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9日
略阳瓢儿馍成“网红”

蒲春梅正在做瓢儿馍。 本报通讯员 雷鸣摄

本报记者 杨露雅 通讯员 古丽娜 赵玉平

“您要15个瓢儿馍,发往上海。好的,马上给您准备。”

“您好,您订的寄往西安的23个瓢儿馍已经发走了。”

……

6月10日上午10点,略阳县郭镇集市上的“郭镇瓢儿馍”小作坊里,老板吴翔正忙着接单备货。他的母亲和工人们则忙着和面、撒瓢儿、捏形、上锅,店里的10个电饼铛同时在加工瓢儿馍。当天上午,当日的订单要赶在中午前全部做好,并按时发往订单所在地。

眼下正是野生瓢儿成熟上市的时期,郭镇随处可见加工瓢儿馍的门店。瓢儿是略阳当地的一种特产,又叫野草莓,口味香甜。当地人习惯将瓢儿和在面里,制作味道清香、好吃的瓢儿馍。

“我们最近每天都是凌晨4点起来打馍。家里人忙不过来,就请了邻居帮忙,按天给他们结钱。前两年,我们只是把瓢儿馍简单包装后拉到县城去卖。今年,线上生意特别好,镇上请广告公司给我们设计了专门的包装。现在,我们的瓢儿馍更‘洋气’了,也卖得更好了。”吴翔一边忙着抽真空包装一边说。

“实在忙不过来了。目前,瓢儿馍的订单量太大,店里的牛肉面已经停售了。等这一季瓢儿馍卖完了,我们再继续卖面,两不耽搁。”罗永强说。罗永强在郭镇开了一家牛肉面馆,平时生意特别好,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去年开始,他加入打瓢儿馍的队伍中。

“经常有来店里吃饭的客人问我卖不卖瓢儿馍。刚开始,我都是将客人介绍给别家。后来,看到镇上打瓢儿馍的店家生意越来越好,我就开始打馍,去年靠卖瓢儿馍赚了3万元。今年的生意更好了,估计到瓢儿下市时,我能挣五六万元。”罗永强高兴地说。

与吴翔、罗永强相比,在集市口打馍的蒲春梅更加忙碌。她采用传统炭火烤制的方法,一次只能烤一个馍,而且在馍放入铁锅烤制期间,还要不停翻面,确保受热均匀、更加酥脆。

“我做馍已经有10多年了,很多顾客就是喜欢传统烤制方法做出的瓢儿馍。虽然一次只能打一个馍,但是我做熟练了,10分钟就能打一个,而且,店里的3个炉子同时烤,一天能打120多个馍。一年下来,我能挣3万多元。”蒲春梅说。

今年以来,郭镇积极探索瓢儿馍加工产业发展,通过发展“实体+网购”的销售方式,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同时,镇上成功注册了“郭镇瓢儿馍”商标,让瓢儿馍走出山,进了城,成为汉中地区“网红”食品。

据悉,该镇野生瓢儿共有4500余亩,有瓢儿馍加工作坊30家,从事瓢儿采摘、加工的人超过了200人。截至目前,该镇共销售瓢儿馍12万个,单日最高销售3000个,销售额达到600余万元。

“我镇的瓢儿馍加工作坊从前年的三四家,到今年的30家,发展非常快,而且每一家都有稳定的客源。今年,全镇瓢儿馍线上销量比去年增长了45%。为此,我们跟镇上的物流公司对接,签订了安全运输协议,全力保障瓢儿馍运输稳定,同时加大对加工小作坊的检查力度,确保食品安全。”郭镇党委书记任杰说。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