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徐工杯”陕西省挖掘机操作手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比赛现场。 本报通讯员 刘倩摄
本报记者 郭军 通讯员 杜佳鹏
“只见挖掘机缓缓开到篮球架下,用斗齿铲将一颗篮球轻轻铲起,瞄准、投篮、入筐。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让人惊叹。”6月13日,回想起“徐工杯”陕西省挖掘机操作手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比赛现场的场景,青年职工王非仍意犹未尽,“笨重的挖掘机在选手的操作下,不仅能投篮球,还能吊水桶、起酒盖……”
近两年,全省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开展的技能竞赛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即在传统项目基础上,加入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工种项目。“以赛提‘技’,提升技能,是我们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抓手。”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主席谭小荣说。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装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操作工非常紧缺。我们希望能通过大赛补上这块短板。”谭小荣说,“大赛前,企业会挑选好苗子进行集中培训。一番历练下来,肯吃苦、会动脑的技术工人就会脱颖而出。”
除举办各类竞赛外,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还通过开展评选“陕西产业工匠人才”“明星职工”等活动,打通产业工人从企业工匠到陕西产业工匠,再到三秦工匠的培育评选通道。目前,省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系统已培育企业工匠780多名、陕西产业工匠34名、三秦工匠24名。
为鼓励员工成长成才,陕西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还以学为“梯”,调动全体员工“教”与“学”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本领。
现在,陕西陕焦化工有限公司对授课老师、参训职工实施“带薪培训”,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相应的培训费用,并评出“学习之星”予以奖励。法士特将员工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将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法士特工匠分别对应一、二、三、四、五星,发放200元至2000元逐级递增的技能等级月度津贴、年金等奖励,并按照岗位价值、技能水平、业绩贡献等对员工星级进行评价,实现星级动态管理。
同时,省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系统积极倡导“师带徒”,以师为“魂”,开拓创新。
“栗师傅,采煤机导向滑靴耳朵面因为有2度左右的斜面,容易出现加工不到位或者过切现象,这个怎么处理?”“用直径160毫米的90度面铣刀加工。每次进刀1毫米,上下都进刀。”此时已是深夜,栗文岳还在微信群里答疑解惑。
“陕西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煤机公司)90后职工栗文岳平日喜欢将自己研究的小妙招分享在工作群里。在西煤机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8.8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机的生产过程中,他参与了大型壳体的制造,并克服多重困难,优化加工方法,提升了产品的交付效率和质量。
“我的成绩有我师傅的功劳。师傅经常提醒我,要善于帮助和引导其他员工共同学习、攻克难关。”栗文岳说。
栗文岳的说法,陕汽控股工会主席马国强非常赞同。他说:“现如今,师带徒仍然是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陕汽控股围绕生产经营中重点、难点问题,组织技术状元、技术标兵和能手带着问题清单、解决方案‘进班组,解难题,带徒弟,办实事’,建立起了长效帮扶、共享学习的机制。”
据统计,省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系统师徒结对3200余对。
此外,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制定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实施意见,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研讨会,让劳模亮出身份,在行业中发挥示范作用,在全社会发挥引领作用。
目前,省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系统共有企业级创新工作室200多个,产业级优秀创新工作室36个,省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12个,省级创新工作室联盟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