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汪曼莉
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着力整治“躺平”“官僚习气”等行为,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拒“躺平”、戒“官僚”,因为这两种习气危害极大。
什么是“躺平”?现实中,它有很多表现形式,如有的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在工作中当“隐形人”,习惯性“摆烂”;有的偷奸耍滑,面对工作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心里总装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小九九;有的是官僚习气作怪,喜欢搞形式主义,表面上调门高、马上办,实际上行动少、落实差,搞表面功夫;还有的能力差、水平低,又不加强学习,“揣着糊涂装明白”,导致工作中“嘴上说懂、心里发蒙、干起活儿来错误层出不穷”。
什么是“官僚习气”?毛泽东同志就专门说了,即“有些干部是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人,靠资格吃饭”“不愿意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
“躺平”和“官僚习气”,一个是在其位而不谋其政,一个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其本质都是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都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任、对人民的利益不负责任,其结果都会对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往小里说,一项工作、一件事情要开展和推进,“躺平”和“官僚习气”会“误事”,导致该办的事拖着办、办不好、办不成,该做的事不想做、慢慢做、做不好;往大里说,“躺平”和“官僚习气”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让政策在执行中人为造成“肠梗阻”“上通下不通”,让项目在推进过程中进度滞后、问题久拖不决,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影响高质量发展进程。
当前,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中,我省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对党忠诚、担当尽责、一心为民、勤学善做、真抓实干、清正廉洁,汇聚了团结干事、低调干事、务实干事的强大正能量。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干部办事拖拉、奉行“事缓则圆”,这些“躺平”和“官僚习气”的做法,必须予以祛除。要通过建立更科学系统的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和监督机制,让每一个干部不愿躺平、不会躺平、不敢躺平,竞相争当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弄潮儿”,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做有理想、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