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百姓健康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6日
夏日来袭 预防先行
警惕这些“夏季病”

蔚蓝天空配骄阳,林荫浓影夏渐长。炎炎夏日来袭,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加大,各类细菌、病毒、蚊虫等生长繁殖加快,肠道、虫媒等传染病高发,省疾控中心提醒大家,应预防相关疾病感染和传播的可能。

新冠病毒感染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XBB系列变异株已成为我国新冠病毒的主要流行株,和全球情况基本一致。陕西省近期监测数据也提示XBB系列变异株已成为我省绝对优势流行株。从我国和全球监测数据来看,XBB系列变异株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均强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但其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已经“阳过”的人群或者接种新冠疫苗获得免疫的人群来说,体内的新冠病毒抗体水平在感染或接种疫苗4—6个月后逐渐衰减,免疫保护力下降,不足以对抗病毒来袭,从而发生二次感染,同时由于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可以突破我们建立的免疫屏障,出现免疫逃逸,就会造成新的变异株感染。目前临床观察发现新冠病毒的再次感染症状普遍更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喉咙痛等上呼吸道症状。

面对“二阳”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定时通风换气,常消毒,保持社交距离。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健康素养。

2.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高度关注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积极接种新冠疫苗。新冠康复后产生的抗体在4—6个月后会自然下降,尤其是老年人、儿童等免疫力低下人群,二次感染的风险增加。对于重点人群、弱势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要重点关注和加强防护。未接种疫苗或加强针的人,应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筑牢免疫屏障。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全年均可发生。我省历年监测数据显示每年4—7月是我省手足口病主要流行季节,目前已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为患儿手、足、口和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多伴有发热(38摄氏度左右)绝大多数患儿1周内可痊愈,极少数重症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做好防护:

1.接种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2.勤洗手,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或者外出回家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指导幼儿掌握“七步洗手法”。

3.注意通风换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4.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应经常换洗与晾晒衣服、被褥、毛巾和尿布;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饮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5.注意观察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相关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幼托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疫情报告、通风消毒等措施,发现有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能还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的学生时,应立即通知家长及时送诊,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病愈后方可入园、返校。

肠道传染病

夏季更适宜细菌迅速繁殖,食品的腐败变质速度也明显加快。所以夏季也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包括伤寒、菌痢、各种肠炎等。针对这类传染病一般都是“病从口入”,食用了被各种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和饮水,或食用不洁、未经煮熟的生冷食品引发的肠道传染病,轻者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重者(尤其是儿童、体弱者和老年人)会因多次呕吐和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预防肠道传染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手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接触食物前应用肥皂水、洗手液等清洁剂洗手,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2.注意饮食卫生。勤消毒,定期对餐具消毒;做饭做菜时砧板做到生熟分开;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不喝不干净的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蔬菜、水果;饭菜尽量烧多少吃多少,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如有剩余需放入冰箱保存,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外出就餐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3.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及时就诊。

4.饭店、食堂等从业人员如发生腹泻、呕吐或其他传染性疾病时,应暂时离岗。

蚊媒传染病

常见的蚊媒传染病有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我省除了乙脑外其余传染病主要为输入性传染病。如果我们到了流行这些疾病的地区生活、工作或者旅行,没有做好防蚊灭蚊的准备,就可能会被传染相应的疾病!

登革热是热带及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常见的传染病;疟疾的高流行地区主要是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多数国家和地区;全球报告有本地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也包括部分东南亚国家;黄热病多见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和南美洲热带地区。暑期即将来临,出境游玩的人员增加,旅行前应了解目的地的传染病相关情况,掌握常见疾病基本的预防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如有需要,可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进行专业咨询,提前接种必要的疫苗。

预防蚊媒传染病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外出活动时,应避免蚊媒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穿长袖衣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抹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避免被蚊虫叮咬。

2.安装纱门、纱窗、郊游露宿应挂蚊帐等,室内可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灭蚊。在家中使用杀虫剂灭蚊时,要按照产品的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儿童接触。

3.如果怀疑感染蚊媒传染病,需要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旅居史。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所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