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西部法制报记者 李康嘉
6月8日,2023年高考落下帷幕。高考,牵动着每一位学子和家长的心。而对于民警来说,考场外也是“考场”,守护平安不容有失。有这样一群民警,他们既是考生的家长,又肩负着高考的安全保障职责。孩子们在考场内奋笔疾书,他们在考场外坚守执勤。一次高考、两份答卷,一份提笔逐梦,书写人生;一份执着守护,谱写平安。
一封信
6月8日,高考的第二天。榆林公安交警二大队执勤民警李小刚早早来到苏州中学考点,和同事们一起维护考点交通秩序,指挥疏导过往车辆。
“苏州中学地处人民西路,在一个坡路上,而且与主干道文化路有交叉点,交通压力较大,高考服务保障工作十分繁重。”李小刚一边说,一边招呼着考生和家长有序通过斑马线。“今年高考有些特殊,我是高考安保人员,而我的儿子是一名考生。虽然身处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考场’,但我们会一起加油!”李小刚说,“儿子的考点在榆林市第七中学。这几天,我一直在考点执勤,没时间送他去考场。”
6月7日,早上临出门时,李小刚叮嘱儿子要以平常心应考,他会在心里为儿子鼓劲儿。李小刚儿子的班主任说:“学校高考百日誓师时,孩子给他爸爸写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从我记事起,我和妈妈已经习惯了您忙忙碌碌的日子。清晨,看着您离开的背影,我看到了交警的担当和坚毅。作为警察的您,永远是我的骄傲;身为您的儿子,我感到自豪。老爸,对我来说,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让我们携手共进,在各自的考场上,奋力拼搏!”
“儿子很懂事!为了所有考生,我会和同事们一样,更加努力地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说完,李小刚又投入到工作中。
一个拥抱
“杜桥中学高考考点安保警力已到位,一切正常。”6月7日7时许,高考首场考试开考前,渭南市公安局临渭分局经文保大队副大队长张兴斌通过对讲机向指挥中心汇报现场安保情况。
张兴斌说:“今年是我第10年参与高考安保工作。与往年不同,今年我不仅是一名高考安保人员,也是一名考生的父亲。”
公安临渭分局经文保大队承担着高考安保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制定任务,需要与教育等相关部门和各警种随时保持沟通联系。连日来,张兴斌与同事们加班加点,从考点周边治安隐患排查、安全检查,到考卷押运、考场安全保卫,再到考生服务,细之又细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好高考安保工作,对我们而言也是一次‘考试’。所以今年我和孩子一起上‘考场’!”张兴斌说,“昨晚儿子还和我说,要是在考点外碰到他,让我抱他一下。”
6月7日8时许,在杜桥中学考点门口,张兴斌看到了儿子。父子俩相视一笑,然后便是一个大大的拥抱,一声加油!
9时,随着铃声响起,张兴斌的儿子开始奋笔答题。张兴斌则坚守岗位。
一片蓝天
在100多公里外,乾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胡小鹏的女儿也走进了咸阳渭城中学考点。在乾县负责高考服务保障工作的胡小鹏说:“虽然我没能送女儿进考场,但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参与这场‘考试’。”
胡小鹏说,虽然是第5年参与高考服务保障工作,但今年女儿要参加高考,他心里有点激动。
高考前,在女儿紧张备考时,胡小鹏和同事们也在忙碌着。从高考考点及周边治安秩序维护到处置突发事件和考生的求助,他们做了很详尽的预案。胡小鹏说,女儿在为人生中的一场重要考试而努力时,他也不能落后,要用精心的服务让更多考生安心应考。
一起加油
7日早晨,城固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郭庭玮早早陪女儿来到洋县实验中学考点门口。这是她从警23年来,第一次不穿警服出现在高考考点。
往年高考的时候,是郭庭玮最忙碌的时候,维护考点秩序、帮助考生、指挥车辆……今年,郭庭玮以母亲的身份陪女儿高考。
郭庭玮家是双警家庭,丈夫庞长华在距离城固县城25公里的派出所任教导员。“职业和家庭的特殊性,注定我们不能常伴孩子左右,这也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郭庭玮说,女儿在洋县实验中学上学,三年的时间里,她和女儿时常通过信件交流。这些信件郭庭玮拍成照片保存在手机里,想女儿的时候就打开看看。
女儿走进考场的时候,庞长华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但他一直牵挂着女儿。“我和妻子平常工作比较忙,女儿也理解警察家庭的特殊性。”庞长华说,他只要有空就帮助女儿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
庞长华的女儿写过一封信,信里有自己作为双警家庭孩子所受的委屈,有对父母亲人的爱,也有对警察职业的理解。
“看到信的那一刻,我很骄傲,因为女儿学会了如何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知道了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女儿加油!”庞长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