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高质量项目推进年 营商环境突破年 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7日
钢结构加工制造基地:
加快数字建造 实现产业升级

图为陕建钢构集团钢结构加工制造基地。

本报记者 杨光文/图

芒种时节,位于西咸新区、占地面积约350亩的陕建钢构集团钢结构加工制造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该基地可生产箱型、厚板异型、大截面圆管、桁架式桥梁、箱式桥梁等轻钢和重钢全品类构件,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以上,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制造基地。秉持陕建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及证券化的“四化融合”发展理念,该基地深耕钢结构专业板块,以推进绿色建造、智能建造、装配式发展为目标,持续加快数字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助推产业优化升级。

通过运用信息化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和数字化管理模型,基地打造出“千里眼”和“顺风耳”,实现了对钢结构设计、研发、生产、检测及运输可视化的跟踪交底管控。通过与第三方机构联合开发全自动智能焊接机器人,该基地实现了一键式完成焊缝复杂的桥梁、建筑、机械等无人化自主焊接作业。

不仅如此,基地自主研发的圆管内隔板自动焊接工艺,将内隔板通过设备悬臂送入管内指定位置进行自动焊接,无须断开圆管或人员进入管内操作,即可保证焊接安全高效。基地研发的厚板T型接头全熔透焊接工艺,摒弃碳弧气刨和二氧化碳打底焊等传统工序,采用多层多道焊接,实现成本和焊接应力“双降低”。同时,为持续改进工艺,提高产品性能,基地成立探伤小组,以自检互检的形式进行定期全断面无损探伤,对探伤数据进行精确采集和分析,即使是构件内部的细微损伤也要做到100%检验合格。基地以“技术引领生产”为理念,坚持“设计先行、样板引路”。通过设计会审、质量交底、过程管控、出厂终检、质量反馈等形成闭环管理,实行“每日巡检跟踪制度”,对各类钢构件进行逐一分析和动态管理。

截至目前,基地已引进最大加工厚度为80毫米的PLD3016N数控钻床等重钢加工设备,可焊接重量达120吨的钢构件。基地克服了部分构件截面过小、空间弯曲、需控制变形等加工难题,同时引进U肋板肋装配组立机、U肋板肋反变形胎架焊接机等桥梁加工设备,可生产钢板厚度150毫米、单根70吨以上构件。2022年,基地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为西北地区技术实力雄厚的装配式智慧工厂之一。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