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文化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5日
陈宏:画“龙马” 传精神

陈宏正在创作“龙马”图。 本报记者 师念摄

本报记者 师念 实习生 李怡佳

5月25日,在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记者现场观摩了画家陈宏画“龙马”。只见他落笔如有神韵,四尺宣纸一点劲墨,顷刻间,一匹“龙马”跃然纸上。“龙马”回首,鬓须飞扬,既有骏马之姿,亦存威龙之势。其画法技艺之独特、画工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

陈宏,号牧马人,1962年出生于陕西白水,从小喜欢画画。陈宏10岁时,著名画家刘文西机缘巧合来到村里劳作,经常给村民画肖像,讲解绘画基础知识,让陈宏对绘画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以手指为笔,以黄土为纸,幼年的陈宏经常以生产队里的牛、马、鸡、羊等家畜家禽为描画对象。

1976年,陈宏报考西安美院附中,在国画专业潜心苦读,接受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毕业后,他渴望在绘画领域大展身手,但绘画之路并不顺畅。

1986年,陈宏开始自己办企业,摸爬滚打了10余年。生活的磨砺和人生的经历让陈宏下定决心,潜心作画,打磨画技。1998年,陈宏重新开始作画,向画家刘文西、王西京学习人物画技,向画家崔振宽学习画山水,探寻花鸟画法于江文湛,兼学书法家雷珍民、吴三大书法之精髓。

在不断摸索中,陈宏发现自己画马的作品比较受市场欢迎,于是产生了专攻画马的想法。除了临摹大家韩干画马之技法、徐悲鸿画马之神韵外,陈宏深入生活了解马的习性。他10余次赴西藏、青海、内蒙古,与牧民同吃同住,观察各类骏马的生活习性和特殊属性。

在陈宏看来,马的驯化在人类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马作为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马在战争中的作用,改变了战争格局,推动了朝代更迭。他甚至仔细研究过马在汉字中的应用,“以马作为偏旁的汉字达140多个,而以牛为偏旁的只有40多个。由此可见,马在农耕文明中,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陈宏介绍:“在大家的印象中,马是比较温顺的动物,但在细致观察后,我看见了马的原始野性。它们会成群奔腾,彼此间会打斗。尤其是它们奋起前蹄,立于空中的姿态,让我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

于是,陈宏翻阅古书,寻找传说中的“龙马”形象。经过研究,陈宏说:“在中国古代,龙是多种动物的组合。它有着鹰爪、鱼鳞,代表了上天入海,它的鹿角代表财富,马足象征着速度,羊胡子寓意善良,牛鼻子代表农耕文明。总之,龙是智慧、速度的象征。古书中的‘龙马’更多代表着一种精神,它代表了古人的昂扬斗志,和他们的勇敢奋进。”

至今,陈宏已画出“龙马”近万匹。它们龙面马身,千姿百态。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特邀他作画。陈宏在210米的长卷上,创作出形态各异、千变万化的2008匹俊逸“龙马”,分为“黄河在咆哮”“长城雄风”“风雨兼程”“与时俱进”等7个主题。

画马,陈宏有一套自我的量化技法,对于水墨比例、宣纸夹角、结构用笔,都有一套独特的量定。一匹匹动态骏马,形态各异、呼之欲出。陈宏说:“我不仅是在画马,这些马也是我情感的一种宣泄。”

陈宏所著的《汉字三大思维》即将出版,他研究的写意“龙马”技法、汉字的科学等已经分别成功申请专利。谈到未来发展,陈宏说:“画家一定得培养综合的文化艺术素养。我将在笔墨结构上持续优化,精益求精。”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