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社会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1日
郭照:非洲13载的奋斗路

本报记者 杨小玲 通讯员 张翟西滨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逐梦想的过程。有坚韧、有忍耐、有顽强、有拼搏,还有尝试。梦在远方,路在脚下。”这是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建六建)海外项目部经理郭照的心语和岁月写照。

主动请缨

1996年,22岁的郭照成为陕建六建的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他历经多年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初为‘六建人’,我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充电’,考取了由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颁发的‘援外专家证’。”郭照说。2009年8月,企业进军海外市场,郭照主动请缨、迎接挑战,被陕建华山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借调到非洲喀麦隆公司项目部,参与中国政府援建喀麦隆工程的施工管理。

初到异国他乡,面对工地杂草丛生、蚊虫肆虐、居无定所的环境,郭照只有硬着头皮面对。

郭照和同事们用最快的速度搭建临时宿舍。没有水,就地打井取水;没有电,自己动手发电。起初,需要拆除工地之前遗留下来的40根柱子。租不到拆除设备,只有靠人工破除。在郭照的带领下,大家一起砸、撬、拆、运……手磨破了缠着布条继续干。“两年期满胜利完工时,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郭照感慨地说。

二次出征

回国不久,陕建六建依托陕建华山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借船出海”,承接到喀麦隆埃博洛瓦三星级酒店建设项目。该项目是埃博洛瓦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陕建六建进军非洲市场的首个项目。

喀麦隆生产生活艰苦,很多人不愿去,项目经理人选一时空缺。公司领导将目光落在了郭照身上。郭照二话没说,毅然离别故土、告别妻女,带着企业、家人的殷殷期望和叮嘱,再次踏上了非洲的土地。

这次,陕建六建共承揽了6个工程项目,工期紧,任务重。白天,郭照和团队成员顶着烈日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施工中,有的机械设备没到位,就人拉肩扛;材料不足,就四处寻找。喀麦隆气候湿热,晚上闷热袭人,蚊虫肆虐,令人难以入眠。夜深人静,也是大家最念家的时候。《十五的月亮》《想家的时候》等歌曲往往是一人唱、众人和,大家边唱边流泪……

在异国他乡,还要应对人文差异。当地没有劳务分包,需要直接招募当地工人。为了赶工期、求进度,他们得手把手教会新工如何放线、抹灰、安全施工……获悉当地有的工人家中子女多、负担重、生活困窘,郭照会自费购买学习用具和日用品去家中慰问。

亏欠家人

“最多只去两年。”这是郭照当初给家人的承诺。结果,他一去就是13年。

郭照忘不了,在非洲与女儿通话时,女儿带着哭腔说:“爸爸,我希望你不要那么忙,我想每天都能见到你……”

他也忘不了,在海外的10余年间,他的大伯、四爸、二舅等10位亲人先后去世,他却未能见到最后一面……

曾获西安市优秀辅导员的妻子,默默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包揽了一切家务。女儿考入西安市重点中学,妻子就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每天下午下班从单位坐车过来帮孩子做饭、辅导作业,第二天凌晨又出发赶到单位上班……

“愧对妻女、亏欠家人。”郭照满眼噙泪重复着这句话。

多年来,郭照先后被陕建六建授予“优秀项目经理”“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以他海外“13年坚守,13年奋斗”感人事迹创编的时空情景剧《一封家书》和演讲稿《两地为家·一心向善》,近期也在陕建六建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