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30日
为全球减贫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携手新时代的减贫和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仵永杰 刘坤

5月29日,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携手新时代的减贫和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杨凌举办。在该分论坛上,各位嘉宾、专家集思广益,围绕防止返贫政策与实践、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理论与实践、数字技术推动减贫等议题开展研讨。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分享了菌草技术助力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20世纪80年代,我为了帮助贫困农户增加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开展了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研究,发明了菌草技术。由于菌草技术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的优点,中国政府把菌草技术广泛应用于扶贫,对中国脱贫攻坚起了积极作用。”林占熺说。

林占熺介绍,为了使菌草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他们以减贫和保护环境为目标,因地制宜把技术本土化、简便化、标准化,使贫困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创新了菌草技术项目实施模式;创建了“示范中心+旗舰点+农户”的推广模式,使菌草技术进村到户,为世界减贫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副主任安书曼分享了尖端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案例。

“精准农业、智能设备、遥感及大数据等技术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比如,精准农业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土壤、天气和作物情况,农民可根据数据决定投入的水肥量,进而有效节约生产成本。”安书曼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以《构建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中国实践》为题发言。中国减贫经验吸引着上合组织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

“中国防返贫事业取得一定成效,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人口内生动力不断提升,防返贫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因此,我们要走符合国情的减贫道路,将‘精准’和‘创新’融入每个环节,充分利用数字治理技术,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力量形成大扶贫格局。”张琦说。

深圳中环油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铁在论坛上讲起公司的生态援疆经历。2011年,该公司生态援疆队来到新疆喀什建设防风林。经过10多年的努力,援疆队在当地建成48万亩防风林,减弱移动性沙漠对绿洲的侵袭,通过科技创新建设节水果蔬大棚,有效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