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张家祯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癌症是全球主要致死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癌症等慢性病防控纳入国家战略,将降低癌症等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作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的重要内容并有效推进。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防治癌症?4月17日,记者采访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癌症中心主任杨谨。
我国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近几年,我国的癌症防治整体能力不断提升。国家聚焦重大疾病,全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肿瘤防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杨谨说。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数量第一位的癌症。乳腺癌发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但加强预防和保健意识,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可以避免肿瘤的发生或者做到早期发现。“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应该增加对乳腺癌的警惕性。但是,有家族史并非意味着遗传,定期进行规范的检查即可。此外,情绪因素也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杨谨说。
杨谨建议,适当减少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摄入、注意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减肥、适当提早生育、采用母乳喂养、避免不必要的雌激素摄入、不滥用保健品、保持健康的心态等,都有利于阻止乳腺癌的发生。积极利用多种现代化检测手段进行定期排查和诊断,排除或及早发现乳腺癌。乳腺癌发现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肺癌是起源于肺的恶性肿瘤。杨谨介绍,有长期吸烟史、肺癌家族史、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结核等肺部慢性疾病、工作中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群,都是感染肺癌的高危人群。
“肺癌发病隐匿,临床表现与生长部位、浸润程度、转移以及伴癌综合征有关。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待患者发生咯血、胸痛、骨痛等症状时,多数已到中晚期。”杨谨说。
“如今,肿瘤的治疗水平虽然有明显提高,但肿瘤的治愈之路仍要靠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杨谨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每两年应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日常生活中,应戒烟、尽量避免接触二手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职业暴露危险者应做好防护措施,雾霾天气外出时做好防护。
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杨谨建议,高风险人群应建立肠胃癌早筛的意识。重视肠胃镜检查,是结直肠癌和胃癌的有效预防方式。
胃癌的早期特征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近年来,随着免疫药物和靶向药物的出现,胃癌治疗水平明显提升,但较低的早诊率依然给防治工作带来压力。我们要重视胃癌早筛早诊早治,促进防治水平提升。”杨谨说。
杨谨建议,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忌酗酒。保证丰富平衡的营养,饮食做到低盐、低脂肪,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坚持锻炼,保证每天充足睡眠、不熬夜,防止过度疲劳,维持良好的免疫力等。
对于癌症诊治,近年来,陕西省内三甲医院都在逐步开展MDT诊疗。MDT诊疗即多学科联合诊疗,是针对某一系统或器官疾病,整合疾病相关科室的专家教授组成相对固定的团队,结合患者的疾病状况、心理及经济状况,制定专业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