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文化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8日
阅读 点亮未来

4月21日,西安大悦城西西弗书店内,浓郁的书香滋养着求知若渴的人们。

在陕西省图书馆,读者正在挑选图书。

每个星期日上午,都是陕西省图书馆流动服务车前往西安庆华集团服务的日子。附近的读者都会赶来借书、还书。

©摄图网

本报记者  柏桦文/图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众多特色鲜明的读书活动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充盈着人们的精神世界。2022年4月23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召开,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崇文重教优秀传统的文化大省,近年来,陕西持续强力推进书香陕西建设:读书、听书、讲书等阅读形式日益丰富,线上讲座、线下分享会、数字化阅读等传播方式不断创新;读经典、学创作等活动的开展让陕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阅读进景区、进乡村、进车厢等渠道的开拓让阅读无处不在。

随着我省以“城市实体书店”“农家书屋”“农村发行网点”“校园书房”“社区书吧”等为载体的“十五分钟阅读圈”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全民阅读生态圈雏形初现,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氛围持续向好,阅读正在抵达更广阔的人群,也将点亮更璀璨的未来。

创新服务方式  群众前台“唱主角”

4月18日,一座崭新的图书馆在西安诗经里小镇亮相。陕西省图书馆诗经里小镇分馆是陕西省图书馆首次与景区合作打造的一家文旅融合分馆。1500余册图书的“加盟”,让这座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命名的小镇名副其实。4月19日,陕西省图书馆潼关古城景区关西书屋分馆在潼关古城景区揭牌,为这个古香古色的景区再增添一抹书香文韵。

推动全民阅读蓬勃发展,建设书香中国,需要完备便捷的公共文化空间和设施,更需要能吸引群众主动阅读的精彩创意和特色内容。把图书馆“搬进”景区,以好山、好水、好风光赋能全民阅读,以文旅融合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不仅是陕西省图书馆探索“图书馆+景区”的新领域、新模式,也是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持续提升的实际体现。

近年来,我省以“陕西省阅读文化节”为抓手,主动顺应群众阅读方式的变化,创新服务方式,激发市民群众的兴趣,使读者在参与各项活动中爱上阅读、深入阅读。

“三秦最美领读人”短视频征集、宝鸡市首届“‘声’动悦读”朗读大赛等活动为读者搭建展示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全民阅读的参与性、体验性和影响力。“跟着诗词游三秦”短视频征集、“名家笔下的陕西文化旅游名篇佳作”推选等活动不仅向读者推荐了一大批有关陕西历史文化旅游的优秀作品,也让众多特色景区和历史文化遗址走进群众视野。

“陕西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著名学者、作家、设计师等线上开讲,吸引数百万读者参与其中。“蒲公英绘本故事走基层”活动先后走进各地中小学校,将阅读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中。“读书分享会”“红色电影进校园”等面向不同群体的特色阅读推广活动,更好地满足了群众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三秦最美公共阅读空间”评比催生了一批遍布城乡、特色鲜明的“网红”书屋、阅读空间,让人人享有图书馆变成现实。

人民群众是阅读的主体,必须走上前台“唱主角”。据统计,仅2022年陕西省阅读文化节期间,全省累计举办活动3139场次,参与人数超过1225万人次。如今,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企业,从秦巴山区到黄土高原,从文化遗址到国家5A级景区,一个个阅读的身影已成为三秦大地上最亮丽的风景。

厚植文学情怀  丰富读者精神世界

“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而这灵感不是天生的,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对文学工作者而言,创新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广泛阅读,才能有机会挖掘文学作品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从而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引领未来潮流的精品佳作。”4月16日,在“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创新与未来”主题文学沙龙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钟法权与文学爱好者畅谈文学创作的创新与未来。

作为孕育出“文学陕军”、涌现出诸多当代文学经典的文化重镇,以陕西优秀文学作品为载体,引导广大读者和文学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和创作出新时代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陕西故事,始终是陕西文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省作协的“讲党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学润心·精神铸魂”送文学下基层系列活动,走进全省各地,开展活动60余场。各地市作协、行业协会、文学社团纷纷效仿,各级各类作协共举办类似活动近600场,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读者和文学爱好者的阅读热情。

以“文学是爱的艺术”“路遥的童年”“延安文艺传统”为主题的近30期“小文学陕军进作协”公益阅读活动,先后邀请数十所学校的青少年和文学爱好者赴省作协参加现场活动,推动全民阅读更广泛地在青少年中开展。此活动还被中国作协树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雨润三秦·书香为伴”“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与你同行”等百余场线上线下阅读分享活动的开展,“陕西作家网”“文学陕军”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创新传播,打破传统文学活动模式,让文学与阅读更广泛地走进生活。与此同时,在我省对文学创作的大力扶持下,一批优秀中青年作家脱颖而出,优秀文学作品持续涌现并广获殊荣。

陕西有生生不息的文学土壤。一代又一代文学大家在这里成长,成就了“文学陕军”品牌,也靠过硬的文学作品承担起了更大的社会责任。如今,文学已在一次次分享传播中融入生活,阅读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生活,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着人们的精神力量。

场景全覆盖  阅读永远“在路上”

“最近刚换了一批新书,小说和绘本比之前多了。你看看还想看什么,下周我们尽量都带来。”4月16日上午,西安庆华集团门外的陕西省图书馆流动服务车上,工作人员异常忙碌。图书管理员李晓前一边操作着电脑给读者借书、还书,一边回答着大家的问题。西安庆华集团的退休职工段敏将选好的图书摆在操作台上后,翻出手机相册给李晓前展示自己最新的画作:“我都是退休后跟着书上自学的,前阵子参加老年大学书画展,还有人要找我买画哩!”

每个星期日的上午,都是陕西省图书馆流动服务车前往西安庆华集团服务的日子。从10时到12时,短短两个小时,就有100多位读者前来还书、借书。最忙的时候,李晓前和同事连水都顾不上喝。六七年的驻点服务,让他们和这里的读者成了朋友。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工作的持续推进,我省各地各部门结合本行政区域内人口规模、分布和服务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完善全民阅读公共服务设施。仅西安市就建成了241个农村文化礼堂、2464个社区书屋、1674个农家书屋、3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学校、机场、车站、宾馆、商超等地设置的Ebook共享图书机、朗读亭、电子阅读屏等,更是让阅读无处不在,无处不可。

为视障读者提供文献借阅服务和读者服务的视障阅览室,为残疾人读者提供无障碍居家观影体验的“光明影院”公益点播项目,公共阅读空间里设置的残障人士图书角等,都是我省各级公共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提供阅读资源,开展阅读服务的渠道。

“春风化雨·书香西安”“图说宝鸡”“书香咸阳·悦读相伴”“品阅书香·幸福铜城”“渭南·书享荟”“阅读,让榆林更美丽”“德美汉中之书香文化美”“书香润商洛·阅读伴我行”“读好书、求新知、强本领”“青,开卷”等各具特色、让受众可感可触的阅读活动,让全民阅读延伸至三秦大地的角角落落。

西安北站搭建的全国首个“书香候车室”,华山北、佛坪等高铁站开办的“车站书屋”“铁路读书角”,6063/4次、7005/6次公益慢火车上设立的通学车厢、列车书屋,不仅满足了旅客的阅读需求,服务了学生们的阅读学习,也让希望的光芒随着一趟趟列车驶向更远的地方。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