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生态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7日
让古树名木根深叶茂

位于黄陵县轩辕庙院内的黄帝手植柏苍劲挺拔,冠盖郁郁葱葱(4月23日摄)。

本报记者 申东昕文/图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树有多少岁?答案是5000多岁,与中华文明同龄。

在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轩辕庙内,有一株相传是黄帝亲手栽植的古柏,人称轩辕柏,亦称黄帝手植柏。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至今仍苍翠挺拔,枝繁叶茂,彰显着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在陕西,和黄帝手植柏一样拥有悠久历史的古树名木还有很多。国家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2015—2021年)结果显示:陕西现存古树名木近73万株。其中,散生古树名木1.1万多株。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其中,5000年以上的古树有5株,全部位于陕西境内。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切实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及自然生境”。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森林法》,将保护古树名木列为专门条款,成为国家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标志性事件。

古树名木在人们的心目中,既是一种自然奇观,也是一张历史人文名片。关于黄帝手植柏,当地的地方志及轩辕庙古石碑记载:黄帝联合炎帝战蚩尤,建立部落联盟,定居桥山。后来,人们砍树建房、取火,砍光了附近树林,导致山洪来袭时卷走了很多人。黄帝非常悲痛,带头栽下这棵柏树。自此,植树造林成为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优良传统之一。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绿色的‘活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生态、景观和经济价值。”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植树造林处副处长李文军说,古树名木携带的优秀基因,为科学家繁育抗逆性强的优良林木品种提供了可能;古树年轮的生长状况,也为科学家了解气候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演变提供了参考。除科研价值外,一些古树根系巨大、枝繁叶茂,自身就形成了一个小生态系统,可调节局部“微气候”,其生态价值也不容小觑。

除此之外,古树名木还是美丽乡村画卷中不可替代的元素。如今,各地将保护古树名木与绿化美化乡村有机结合,建设特色乡村和古树名木主题公园,让古树名木与古道、古村落融为一体,成为“乡愁”的重要符号。这不仅保护了古树名木,还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我省颁布实施了《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使得所有的古树名木都有“专用档案”、有专人负责养护。对于一些历史悠久、意义特殊的树木,我省还利用科技手段对其进行“复刻”。

4月20日,仓颉手植柏航天育种幼苗植树活动在白水县开展。这些被栽种的幼苗既古老又现代。古老,是因为它们的种子来源于树龄5000年的仓颉手植柏;现代,是因为这些幼苗的种子曾搭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遨游太空。

2018年,白水县从仓颉庙内的仓颉手植柏采摘、筛选、检验出具备出芽繁殖条件的种子。2020年5月,这些种子搭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飞上了太空。2020年6月,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从太空“遨游”回来的仓颉手植柏种子交回白水,繁育工作自此开始。不久后,白水县5000年仓颉手植柏再生植株培育成功。这些植株的遗传信息和仓颉手植柏的遗传信息完全一致。目前,再生植株已进入幼苗阶段。

渭南市白水县史官镇仓颉庙院里,仓颉手植柏树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苍劲挺拔、冠盖蔽空,至今依然四季常青、枝繁叶茂,是仓颉文化的遗存和历史见证。5000多年来,它挺立在这里,在寒来暑往中迎日出、送晚霞,守日月、候星辰。

“我们小时候都叫它‘爷爷柏’。它是我们史官镇孩子共同的童年记忆。”4月24日,仓颉手植柏旁,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在驻足拍照。他从小在白水县长大,现在又专程从北京赶过来看望“爷爷柏”。他说:“以后,我还要把它的故事继续讲给孩子们听。让爱树护树的好传统一代一代传递!”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