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丹凤葡萄酒庄坚持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把优美的生态资源和独有的百年丹凤葡萄酒工业品牌整合打包,大力实施“民宿+”工程,探寻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一、案例背景。丹凤葡萄酒始于1911年,丹凤葡萄酒庄利用废弃酒罐建成酒罐民宿。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和独有品牌,已形成“酒罐民宿引领+农家民宿吸纳+特色民宿补充”的发展格局。
二、具体做法。(一)依托生态资源,建设酒罐民宿。民宿区结合坡塬地形依山而建,周边配套建设红酒销售、餐饮、观光等设施,让游客充分体验“秦岭深处的记忆”。顶部设置玻璃窗,既能采光降碳,又能欣赏星辰天际,让游客在充满红酒气息的酒罐民宿内享受自然、品味人生。
(二)吸纳社会资本,实施“民宿+”工程。引入本土企业参与带动发展。实施“民宿+农业”,建成葡萄、核桃、樱桃三大主题公园。实施“民宿+工业”,在生产车间设置观光通道,与民宿板块形成闭环工业旅游线路。实施“民宿+旅游”,建设旅游环线,让游客静下来、留下来。
(三)设立民宿基金,打造民宿集群。政府出台《支持民宿发展八条措施》,设立专项基金300万元,对达标床位实施奖补。开展技术培训,在水、电、路、通信等方面予以支持,带动特色民宿差异化发展,民宿接待能力显著提升。
(四)以点带面推进,发展农家民宿。最大限度让利于群众,酒庄仅建设23间民宿,将“蛋糕”留给周边群众。鼓励群众发展农家民宿,打造示范户,形成民宿集群。
三、主要成效。(一)一业带来生态绿。大力发展种植、采摘,新增赤霞珠、摩尔多瓦等新品种葡萄9000多亩,樱桃采摘园500多亩,猕猴桃采摘园300多亩,改变山荒地闲,形成生态农业观光带。
(二)三产融合增值多。建成3家特色精品民宿153间、农家民宿13户。流转土地3000余亩,1300余户群众年户均土地租金1930元。带动320余名群众务工就业增收,实现产业延链、景区拓展、三产融合、群众增收“四赢”。
(三)发展带动乡村美。配套建设自来水管道、天然气管道、5G通信等公共设施,统一群众建房风格,推进改厕、治污,引导群众共建共享,村庄绿化率达66%,形成美丽乡村景观。
专家点评 彭公炳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丹凤县实施“民宿+”工程,走出了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一是企业让利于民。酒庄作为链主企业,将民宿经济“大蛋糕”分给当地群众带动增收致富。二是采取政府引导。出台政策支持,设立专项基金,带动民宿产业发展壮大。三是实行企业带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将地方特色红酒产业文化融入民宿发展,建成陕南“醉美民宿”集群。将无形的红酒文化转变为让游客可感、可触、可体验的民宿旅游产品,实现了文化环境要素的生态价值转化。
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商洛市秦岭生态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