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经济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6日
清涧县持续鼓励扶持小微企业壮大发展,不断增强企业吸纳就业能力
小微企业“活” 就业市场“火”

本报记者 张乐佳 通讯员 邓聪

4月21日一早,清涧县拓小玲商贸有限公司热闹极了。员工们围坐在一起,手上飞快地忙碌着,不一会儿便做好了一筐亮黄色的棒垒球。

“公司工作时间灵活,工资计件考核,员工多劳多得,大家更有干劲!”该公司负责人拓小玲向记者介绍,公司于两年前成立,主营手工活业务,以清涧县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吸纳脱贫户、残疾人等群众就业。

“孩子在附近中学读书,我就到这里来上班,工作时间灵活不耽误照顾孩子,还能挣点零花钱。”清涧县宽州镇葛家岔村村民师贺贺一边制作棒垒球一边笑呵呵地说。

作为一名新员工,师贺贺已经熟练掌握假睫毛制作与棒垒球缝制技术。“假睫毛制作与棒垒球加工缝制程序不复杂,我们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手。”

能够居家是吸引大家的另一大优势。家住清涧县北街的贺海霞,就很满意这份“居家”工作。

“由于要接送孩子和照顾家人,我都是在家里完成订单的。这份工作灵活、便捷,现在不光是我,左邻右舍都学会相关技能了。”谈起自己又教出了几个“得意弟子”,贺海霞喜不自禁。连日来,街坊邻居在她家里有说有笑地加工制作假睫毛与棒垒球,现场仿佛一间热闹的微型“工厂”。

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好政策支持。去年9月,清涧县人社局授予拓小玲商贸有限公司“就业帮扶基地”牌子,并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技能培训咨询服务。随着与外地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和新订单的增加,公司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到目前为止,我公司共带动156人就业,其中有残疾人20人、脱贫群众36人。”拓小玲说,现在,每周都有外地厂家在固定时间上门大量收购产品。订单的持续增加为当地待业“宝妈”、脱贫移民搬迁群众以及部分行动不便的居家人员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进一步增加收入。

近年来,清涧县持续鼓励扶持小微企业壮大发展,不断增强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探索居家人员灵活就业新模式,开启群众增收致富新渠道。

据统计,清涧县有劳动力的易地移民搬迁户数为1372户,其中劳动力2688人。通过该县组织的各类别技能培训与现代化农技教学,目前已有2299人稳定就业,其中824人在10家社区工厂和8个就业帮扶基地以及该县的部分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实现持续增收致富。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