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周明 张乐佳
在绥德实验中学采访过程中,非常打动我们的一点是,每一位接触过的教师,都会设身处地去理解和尊重学生。
教师刘小刚提到的“因材施教”“给学生自己选择的权利”,教师张正东提到的“最重要的是陪伴学生成长”,其实都体现了对个体的重视和关心,给予每位学生“合适”的机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现代教育应该努力的方向。
采访过程中,我们始终能从师生身上感受到一种张弛有度、不骄不躁的情绪。这种情绪来源于他们对所处教育环境的认可。
特色社团是该校一个亮眼的标签。走入孩子们的课堂,我们感受到素质教育在这里绝不是一句空谈。
架子鼓课堂上的青春热血,陕北秧歌课堂上的年轻力量,泥塑课堂里的天马行空……学生们的热情、活力、自信打动了我们,同时也向我们表明,艺术、体育不是调剂学习生活的“花架子”,而是真正培养审美、开阔眼界、健全灵魂的必要课程。这样的培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素质教育不能用一套标准去评定所有学生,要尊重和理解每一位学生的“可能性”,让“每一朵花”都能自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