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赵晨
时为沧海,文艺作帆!
鲁艺成立的时候,延安是一方贫瘠而神奇的土地。各地一批又一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如同那一道道浅吟低唱的小溪,汇聚成文艺救亡的壮阔波澜。
“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在延安文艺纪念馆广场上,20余条“射线”从鲁艺发出并向外延伸。
从鲁艺走出的艺术大师、文化巨匠等分布在神州大地,陆续参与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文学艺术院校、剧院等机构,构铸起新中国文艺建设发展的脊梁,谱写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辉煌篇章。
近年来,鲁艺立足资源禀赋,共建精神家园。在新一代鲁艺人的不懈努力下,一批一批的珍贵文物和经典作品陆续回到延安,不断丰富着鲁艺宝库的记忆,强化鲁艺精神高地的辨识度。
这些珍贵文物和经典作品,相伴着青春淬炼的深情讴歌,相伴着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见证了一批批文艺战士为新中国文艺事业奠定的不朽的基石,为新中国文艺走向繁荣指明了方向。
文物捐赠现场,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记者无不为“鲁艺后代”讲述的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所感动。
这些文物的背后,是曾经激励中国人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
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力量,文艺战士们唱出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文艺工作者勠力同心,继续将中国文艺事业推向一个光辉的新阶段。
我们相信,鲁艺沿着85年艰辛而辉煌的道路继续行进,一定能不断创造更加灿烂丰硕的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