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生态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5日
“褒斜古道”上的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段承甫 通讯员 边晋石 马瑞龙

“从没想过我们村会成网红旅游点,我养的稻田蟹会成饭桌上的抢手菜!”4月11日,眉县齐镇斜峪关村的返乡青年钟鹏飞乐呵呵地说。

斜峪关村位于秦岭北麓眉县县城西南13公里处。历史上著名的褒斜古道南起汉中留坝的褒谷,北至宝鸡眉县的斜谷。近年来,斜峪关村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念起了“生态经”, 让群众吃上了“生态饭”。

2020年,看着村里游客渐渐多了起来,钟鹏飞满怀信心回乡创业。在村里的帮助下,他先后流转30亩地,建成了“稻田蟹种植养殖观光基地”,养出了备受食客欢迎的“稻田蟹”,种出了绿色、健康、生态的有机稻米。

“自小,父辈们就带着我在石头河抓螃蟹、抓鱼,让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现在,我回到村里,想让家乡的美被更多人看见,想让父老乡亲富起来,腰包鼓起来。”看着眼前绿油油的稻田和肥美的河蟹,钟鹏飞信心十足。

每逢周末和假日,村里游客如织。钟鹏飞又创办起田园农家乐,每年吸引数千名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年收入达30余万元。

“接下来我还准备扩大稻田蟹种植养殖面积,建设集文娱、美食、游玩于一体的露营基地,吸引更多的人在空闲之余感受田园乐趣。”钟鹏飞兴致勃勃地说。

如今,“来褒斜古道、享美好生活”已成为眉县的一张特色文旅名片。

近年来,斜峪关村在举办“斜古之夜”纳凉晚会系列活动时,创造性融入就业招聘、健康义诊、产品展销等主题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感受到斜峪关夏天的宜人凉爽,品尝到石头河的冷水鱼、积谷寺的稻田蟹、姜眉路的大樱桃……目前,斜峪关村的生态产业已辐射带动周边村民20户129人创业增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30万元。

斜峪关村端起“旅游碗”,是眉县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眉县依托“三季有花,四季有果”产业布局,聚力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品”产业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槐芽草莓、齐镇大樱桃、常兴阳光玫瑰……通过推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眉县构建起农旅商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从红色热土到绿水青山,从精品打造到特色开发,当前,眉县已形成山水休闲、温泉康养、红色研学、民俗体验等多种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模式,一幅农旅商多元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