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18日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古树名木

孙萍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先辈们留下来的瑰宝,是地方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见证,也是不可多得和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日前,我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更加科学有效的举措,把古树名木保护好管理好。

古树是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科学价值及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名木记录并生动反映了自然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痕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年9月发布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有508.19万株,其中50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有5株,均在陕西,为黄陵县的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白水县的仓颉手植柏,洛南县的页山古柏。目前西安市对1023株散生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对6个古树群、2个名木群树立石碑,让其拥有“护身符”。保护古树名木任重道远,相关方面还需加大保护力度,守护好这些“活文物”。

提高认识,狠抓责任落实。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然生态负责的态度,从政治高度、人文厚度、生态维度来认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做到全面保护、依法管理、科学养护。抓实抓细各项保护管理工作,相关方面既要摸清古树名木的特征、树龄、生长状况、生长环境等信息,还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古树名木权属情况,“一树一档”建立完整档案和图文数据库,成立古树名木专家库,落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确保每一株古树名木都有人管、有人护。

完善举措,加强技术支撑。在资金、人力、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既要建好管理团队,又要运用先进技术设备,对古树名木进行日常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诊治、科学施策。搞好生境优化,统筹地上与地下、本体与周边,做好环境综合治理、土壤改良工作,严格落实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定期检查等日常监管工作,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与养护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保护复壮技术水平,有序推进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消除隐患,抓好安全防护。采取信息共享、及时通报线索等有效措施,对一切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严令禁止、严厉打击。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深入分析排查风险隐患,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毁坏、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古树名木等违法犯罪活动,对区域性、系列性案件坚持“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源头末端一起查、上游下游一起打,严惩犯罪利益链条上的组织者、经营者、获利者。

古树名木是一部厚重的史书,古树名木也让陕西更具魅力。在讲好古树故事、传播名木文化的同时,要向群众宣传相关保护条例,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摒弃那些随意刻伤、折枝、采摘叶片、损坏标志等不文明行为,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风尚,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古树名木,让古树生机活力延续、名木文化源远流长,吸引更多人来陕西观赏。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