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17日
长武农民的“增收经”

本报记者 程伟 通讯员 谢静华

“五星评定、三级创建”行动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长武苹果入选2022年第二批全国农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马家村、芋元村、胡家河村、碾子坡村等4个村跻身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18元。

去年以来,长武县围绕“防返贫、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狠抓主导产业,强化稳岗就业,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群众收入持续增加,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做强特色果业 让群众腰包更鼓

“缺技术,政府给咱免费培训;遇难题,有专家经常到村给咱免费指导解决。去年,我种植了7亩苹果,纯收入达到17.2万元,这日子越过越红火!”4月6日,洪家镇半坡村村民马久发站在自家的果园里激动地说。

马久发介绍,他在发展苹果产业初期,政府给他家提供免费苗木和每亩1500元产业发展奖补资金,驻村干部也经常来帮忙,他家的苹果产量逐年提高。在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他还将自己掌握的苹果管理技术与其他果农分享,先后带动了半坡、东升等村近100户群众发展苹果产业310多亩。

去年以来,长武县为了做强做大苹果产业,设立了3000万元果业发展基金,从高质高效示范园创建、产业链延伸、品牌营销推介等方面多点发力,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稳面积。长武县共建成彭公、彭南等集中连片示范点14个,新建果园面积7500余亩,全县目前苹果面积稳定在25万亩,总产量达到34万吨,果业产值首次突破17亿元大关。聚焦强支撑。该县在聘请5名果业领域专家基础上,柔性引进2名专家,累计在全县开展技术培训200余期,培训人数达2万余人次。聚焦补短板。县上先后建成天乐冷库、绿资冷库并投入使用,同时还成立长武冷链物流运输公司。聚焦畅营销。县上开设专卖店,并在阿里巴巴、淘宝平台设立营销网店。长武苹果入选2022年第二批全国农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咸阳天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长武红”商标被评为“陕西好商标”。

促进稳岗就业 群众端牢增收“碗”

“多亏县上有关部门和村干部帮扶,如今我不仅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我儿子和儿媳也顺利实现了稳定就业。”4月7日,巨家镇四合村脱贫群众郭甲录高兴地说。

郭甲录介绍,自从他家2020年脱贫后,为了确保他家实现持续增收,村上聘请他为村生态护林员,他年收入达7200元。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为他儿子郭剑锋和儿媳王燕燕提供劳务输出就业信息,目前他儿子和儿媳均通过培训,在浙江省宁波市一家企业工作,年工资性收入近15万元。

为了确保群众实现持续增收,解决群众就业难问题,长武县去年开展了有组织劳务输出,全县共输送52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09人)赴西安、江苏、北京等地务工;公益性岗位安置2200余人,转移就业稳定在4.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约10亿元;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县上先后举办7场就业招聘会,累计参与招聘的求职群众达5800余人,638人达成就业意向;为拓宽就业渠道,县上还发布招聘信息44期,累计为群众提供9000多个工作岗位。

为了增加群众就业本领,该县还针对性开展了农艺工、保育员、家政服务员等专业培训,通过订单式、签约式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全县去年累计开展就业培训12期,培训58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11人;开展创业培训5期,培训12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86人。为解决脱贫劳动力就业难题,县上还建立脱贫群众资源信息数据库,实行全程跟踪、动态监测,做到基本情况、就业愿望、就业状况“三个清”,信息推送、技能培训、政策落实“三个准”。全县去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00余万元,15908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为1836人申办跨省转移一次性交通补助,兑付资金62.94万元。目前,全县脱贫劳动力和监测户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壮大村集体经济 提升群众获得感

“如今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既赚了钱,还照顾了家人。”彭公镇彭北村脱贫户魏俊和高兴地说,“去年,村农机服务合作社聘我为农机驾驶员,每天我能收入400多元。仅秋收农忙时期,我就挣了2万多元。”

彭北村驻村工作队队员贾威介绍,为了壮大彭北村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持续增收,2021年,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成立了彭北村农机现代化作业服务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和43户农户共同出资入股方式,共采购了大型拖拉机、玉米收割机等农机设备,主要服务于全县农田深翻项目和农业大户耕地,社员每年依规分红。2022年,彭北村经营收入达35万余元,净收益19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益16万余元。

去年以来,长武县为了全面增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按照“扶持一个、发展一个、见效一个、带动一批”的原则,打造样板村。目前,该县物业服务、农机服务、农业加工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效日益凸显。凤口村、姜曹村形成了“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加工厂”发展模式,通过开办艾草、纸杯等加工厂,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丁家镇形成了“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由拥有农业机械的村联合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村集体经济“抱团经营”。

与此同时,长武县还通过外出实地学习、专题培训、专家业务指导等形式,累计培训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530余人次、项目财务管理人员100余人,开展业务指导130余次。县农商银行也通过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解决群众发展产业资金匮乏的难题。

截至目前,长武县133个村集体经济总收益达1458.92万元,其中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有67个,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率达到98%以上。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