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周恒宇
近期,许多市民开车经过西安市南二环雁塔立交时发现,此处通行规则发生了变化,盘道内实施“南北向禁左、东西向禁左+禁直”的通行方式。自今年西安交警大力开展交通精细化治理提升行动,实施城市重点区域交通品质提升计划以来,以南二环雁塔立交为代表的多个区域拥堵指数和延误时间实现“双减”。
近年来,作为西安市重要交通主干道的二环路,整体处于超饱和运行状态,其中南二环交通量最大。西安市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数据显示,南二环日最高交通量18.9万辆。建成于1994年的南二环雁塔立交,采用简单菱形互通模式。
南二环雁塔立交作为片区重要交通转换节点,桥梁设计容量已不能满足当前交通需求,交通拥堵问题凸显。早晚高峰立交盘道内车流交织冲突,经常造成拥堵蔓延,成为制约区域交通良性运转的瓶颈。
面对早期建设滞后的局限性,如何通过精细化治理持续提升通行效率,化解交通拥堵这一难题?分离不同方向车流交织冲突,让盘道交通“活”起来,成为一种有益探索。
前期西安交警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仔细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采用部分“禁左”和调整桥梁匝道“双向通行”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
“此次我们按照‘整体有序、局部控流’的总体思路,结合道路与交通流实际情况,通过实施盘道内7时至20时‘南北向禁左、东西向禁左+禁直’的交通管理措施,有效分离不同流向带来的交织冲突。”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规划科科长张肸说。
交管部门通过施划虚实线、网状线等调整盘道内交通组织,完善配套系统交通标志,明确通行规则,指示引导车辆按照既定路线行驶,同时增设隔离护栏,规范非机动车通行秩序,消除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现象。
“截流+诱导”调控,科技赋能保畅通。除了调整通行规则,此次西安交警还在南二环雁塔立交实施区域信号联控,采用分时段自适应的信号配时模式,高峰时段对周边区域采取渐进式分级截流,让驶入雁塔立交区域车辆实现缓进快出。
与此同时,交管部门与地图导航企业联动,更新此处导航线路,结合交警大数据掌握的拥堵情况,实施高峰时段诱导车辆分流。
西安交警还采用“固定岗+巡逻岗”的多形式高机动勤务模式,加强早晚高峰等重点时段的现场疏导管控,纠处违章违规行为,保障盘道交通顺畅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