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金中介绍人工智能诗人“中太郎”。
由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金中翻译编撰的AI诗集。
本报记者 张梅文/图
这段时间,西安交通大学东亭诗社人工智能诗歌创作研发团队面向校内外招募科研人员的信息,引起了诗歌爱好者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很多人看来,诗歌创作是人类为数不多的特权之一,人工智能作诗很难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
那么,西安交通大学东亭诗社为什么要组建人工智能诗歌创作研发团队?关于人工智能诗歌创作,他们都进行了哪些尝试,取得了哪些成果?日前,记者就相关话题进行了采访。
■ “中太郎”的诞生
人工智能作诗并不新鲜。五六年前,擅长现代诗的人工智能诗人“小冰”、擅长古典诗词的人工智能诗人“清华九歌”就曾风靡一时,引发了人们激烈的讨论。
“人工智能作诗是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难题,虽多国均有科研人员从事该项研发,但目前整体水平还不高。一般认为,人工智能作诗主要是对人类诗作的模仿,缺少创造性,很难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日诗歌研究所所长金中介绍,“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明显地感受到人工智能越来越深度介入人类的工作生活。可以预见,人工智能的作诗能力也可能突破我们的认识水平。”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中日诗词的研究者,金中开启了人工智能诗歌创作的研发。
2019年开始,金中和其指导的博士生武石悠霞,以及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新宇、博士生罗晶、硕士生牛明轩组建团队,研究人工智能和歌创作。据了解,和歌以日语“57577”音表达,使用典雅的词汇和复杂的日语文言语法,是最权威的日本传统诗歌体裁。
人工智能的关键是强大的数据库和计算能力。团队搜集的8世纪到16世纪约20万首和歌,囊括了日本历史上主要的古典和歌作品。以此为基础,团队构建了和歌语料库,并设计出用于创作和歌的计算机模型WakaVT。该模型通过导入多级融合自注意力机制,可以同时考虑和歌内部结构中不同层级的词语之间的关联,从而生成具有较高艺术性的诗歌作品。
这项研究的相关论文发表在人工智能领域世界知名期刊《神经处理快报》上。
既然是作诗模型,必然得有一个诗意的名字。金中以在中日古代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阿倍仲麻吕为灵感,为这款人工智能作诗模型起名“中太郎”,并设计了符合其身份特征的动漫形象。
至此,一位由中国研究者自主设计、擅长日本传统诗歌的人工智能诗人诞生了。
■ 有灵气的“AI诗人”
那么,“中太郎”的作诗水平到底如何?
“冬天来了/我沉思到天明——明石的柴庵中/枕上留下寒霜的声音”“山上高峰的/松风/便是我孑然一身的住处”“渐渐天亮/从山峰的树叶梢头/雄鹿的叫声传到远方”……金中翻译了很多“中太郎”所作的和歌,他说:“‘中太郎’所作的诗中,不乏音律优美,又有意境的诗句。”
日本知名诗人、短歌研究新人奖获得者小佐野弹鉴定后,对“中太郎”所作和歌的艺术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WakaVT创作的诗歌无论是语法运用,还是写景抒情,均表达自然,即使收入《新古今集》等八代集也不奇怪。他还认为,WakaVT创作的诗歌质量好于日本的短歌AI。
中日关系学者、北京大学外籍专家马场公彦参观该人工智能和歌创作现场后,在日本电子出版协会主办的讲座中对相关研究作了专门介绍,并以《AI超越人类创造力的日子会到来吗?西安交通大学的“和歌”自动生成程序》为题,撰文作了详细阐释。
“西安交通大学研发团队生成的AI和歌具有大胆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视角,词语搭配崭新,富于创新性,其后续研究有望给人类作诗带来启迪。”马场公彦表示。
“中太郎”的作诗水平与当下流行的ChatGPT相比如何呢?
“截至2023年2月11日,ChatGPT生成的和歌还不符合和歌所要求的日语‘57577’音的基本形式,其生成的七言绝句也没有掌握平仄的基本格律。”金中认为,“ChatGPT是综合型人工智能,论单项技能,比拼不过专门从事和歌创作的人工智能‘中太郎’。由于模型的性质不同,可以基本判断,即使给ChatGPT提供‘中太郎’所使用的和歌训练数据集,其依然创作不出达到‘中太郎’水平的和歌。”
“这与模型自身性质及诗歌数据库有关。当然,这只是就当下情况做的判断。随着科研力量的投入,今后ChatGPT的作诗能力发展如何很难预料。期待有朝一日看到ChatGPT和‘中太郎’、‘清华九歌’竞技的好戏。”金中补充。
■ 向人工智能学习
除了偶成佳句,“中太郎”还有很多人类诗人难以企及的地方。
“中太郎”具有庞大的记忆力和高度的自学能力,以及高速的计算能力和连续不断的创作能力。通过对近20万首古典和歌的自主学习,“中太郎”不到一年时间就掌握了相关词汇、修辞及日语文言文语法,学习能力明显超越人类。同时,作为人工智能诗人,“中太郎”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高产,不到11分钟就能作诗6000首,一天24小时可以“不知疲倦”地作诗70万首之多。
面对这位优秀的人工智能诗人,2022年,金中完成了两件大事。
他先用了几个月时间,在“中太郎”大约1万首作品中精选出100首为其出版了诗集,后又邀请日本汉学诗人石仓秀树,以“中太郎”和歌作品为创作灵感,进行五言绝句的重新创作,并出版诗集。
拥有6万余首作品的石仓秀树不禁感叹:“即使我的6万余首作品终将消逝,‘中太郎’的作品也将留到最后。”
这些尝试在中日诗歌交流史中是前所未有的。“首先,我们从‘中太郎’的诗歌中看到了一定的创造性。同时,其诗作可以为人类创作带来启发和参考,有助于人类诗歌的发展。这些都有助于改变人类对人工智能作诗的偏见。”金中认为,“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作诗将以往基于灵感、感情的文学创意行为,转为基于大数据和概率论的数学行为,开启了全新的创作模式。”
“人工智能作诗能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是对人类创造力的深度挖掘,充满了挑战。东亭诗社紧急成立人工智能诗歌创作研发团队,一方面希望继续研究,不断完善人工智能作诗模型,另一方面希望能为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促进文化交流作出自己的努力。”金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