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我和我的祖国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30日
八棱净水秘色瓷瓶
夺得千峰翠色来

珍藏于法门寺博物馆的八棱净水秘色瓷瓶。

八棱净水秘色瓷瓶俯视图。

3月16日,法门寺博物馆讲解员在为游客介绍八棱净水秘色瓷瓶。

扫描二维码 直观了解八棱净水秘色瓷瓶

本报记者 李宛嵘文/图

法门地宫开,半个盛唐来。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横空出世,举世轰动。

地宫后室正南方第二道门槛上,工作人员发现了1件瓶口覆盖1颗大水晶宝珠、内装29颗五彩宝珠的八棱青色瓷瓶。后经专家证实,瓷瓶与同时出土的其他13件越窑青瓷碗盘正是消失已久的秘色瓷。瓷瓶也因此得名——八棱净水秘色瓷瓶。

自此,皇家最隐秘的“秘色”便不再是传说,扑朔迷离的秘色瓷千年之谜终于被解开。

3月20日,记者来到八棱净水秘色瓷瓶收藏地——位于宝鸡市扶风县的法门寺博物馆珍宝阁,一睹这件稀世珍宝的“芳容”,了解其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

八棱净水秘色瓷瓶

名称:八棱净水秘色瓷瓶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出生时间:约为公元874年

户籍登记时间:1987年

出土地: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

现住址:法门寺博物馆

壹 法门寺内 石破天惊现珍宝

当年,在一步步的考古发掘中,法门寺地宫的神秘面纱被一点点揭开。

法门寺曾经是皇家寺院,规模宏大,法门寺地宫里不但出土了佛骨舍利,还出土了金银器、香器、丝织品、瓷器、琉璃器、佛经、佛像等各类顶级珍宝2499件。出土文物等级之高、品类之繁、数量之多、记载之清晰、保存之完好,在中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

在发掘中,有14件青色瓷器得以重见天日,包括13件青瓷碗盘和1件青瓷八棱净水瓶。

这件净水瓶高21.5厘米,最大腹径11厘米,口径2.2厘米,颈高11厘米,造型尤为别致:瓶细长颈,直口,圆唇,肩部圆隆,腹部呈八瓣瓜棱形,肩腹交会处饰八角凸棱纹三周,呈阶梯状。瓶体通体施明亮青釉,足底露胎,胎色浅灰而精致细密。

法门寺地宫隧道第二道石门前,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方“物账碑”,碑文详细记载了地宫珍宝名录,其中明确记载:“瓷秘色椀(同‘碗’)七口,内二口银稜,瓷秘色盘子、叠(碟)子共六枚。”与出土的13件秘色瓷碗盘一一对应,可以确定这些青瓷碗盘便是传说中的秘色瓷。

有趣的是,青瓷八棱净水瓶并未记录于“物账碑”,但其釉色、胎质与地宫出土的其他秘色瓷完全一致。后来,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出土了与之相同的瓶底带“公”字标记的八棱净水瓶和专门用于烧制秘色瓷瓶的匣钵。

后经专家多方考证确定,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件八棱净水瓷瓶烧造时间约为公元874年,应属“物账碑”漏记的秘色瓷瓶。

贰 神往千年 “秘色”之谜终得解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我国陶瓷烧造历史绵延数千年,青瓷是其中最古老、最重要的品类。其中,越窑青瓷在经济空前繁荣、社会高度发展的唐朝蓬勃发展并达到巅峰。秘色瓷是越窑专为皇室烧制的青瓷精品,是越窑青瓷中的极品。

秘色瓷有多珍贵?宋代词人赵令畤《侯鲭录》记载: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立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谓之秘色。《五代诗话·秘色窑》中也有记录:今世不贵金玉,而贵铜瓷,逐有秘色窑器。从晚唐到北宋初年,越窑烧造的秘色瓷一直都是专供皇家、釉料配方保密的珍宝。

秘色瓷究竟有多美?我们或许能从古代文人墨客的诗句中略窥一二——

唐代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一诗中,以“千峰翠色”比喻越窑青瓷的青釉色泽;唐代文学家徐夤则用“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盛赞越窑青瓷中最极品的秘色瓷,证明其在千峰翠色的韵味上,还有着明月染春水般的光泽感。

然而宋代以后,有关秘色瓷的记载越来越模糊。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实物印证,珍贵、美丽的秘色瓷只存在于古籍和诗词中。

秘色瓷到底是何物?千年来再也没有人见过,终成一桩“悬案”。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了14件精美瓷器,在“物账碑”碑文的有力佐证下,专家惊喜地发现,原来,这正是千年来人们苦苦寻找的秘色瓷。

自此之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才以此为标准,将一些高等级越窑青瓷器定名“秘色”。经比照,此类秘色瓷器在吴越国钱氏家族墓地、北宋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北宋周王赵祐墓、辽圣宗贵妃墓等多个陵墓中均有出土。从上述墓葬主人的等级也可看出,秘色瓷为仅供皇家使用的顶级器物,与文献中的说法相互印证。

2017年,“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发现与再进宫”大展在故宫博物院举办,来自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和法门寺博物馆的6件造型类似的八棱净水瓶齐齐亮相,令观者一览“千峰翠色”,大饱眼福:淡雅细腻的灰白色瓷胎之上,或青绿、或湖绿色的釉底经千年沉淀,在展柜顶台的柔和光芒照耀之下呈现出美玉一般的莹润质感。

在纸上静默了1000多年后,秘色瓷终于从史书中走进了现实,为“秘色之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叁 上林湖畔 捩翠融青瑞色新

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瓷后近30年时间里,虽然有大量文字和史料证明,但是由于缺乏相对应实物印证,八棱净水秘色瓷瓶的产地一直没有被最终确定。

2015年至2017年,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出土了一批印有“官”字的秘色瓷和专门用于烧制秘色瓷瓶的瓷质匣钵。这一考古发掘,与明嘉靖年间《余姚县志》载“秘色瓷,初出上林湖,唐宋时置官监窑,寻废”不谋而合,说明秘色瓷的烧造地点就在上林湖,首次揭示了晚唐五代秘色瓷的基本面貌、生产工艺、窑场基本格局。

此次出土的秘色瓷与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在造型、胎釉特征和装坯方法上如出一辙。尤其是此次发掘出土的八棱净水瓶,与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瓶几乎完全相同,且瓷质匣钵表面“秘色椀”的写法与法门寺地宫“物账碑”中“秘色椀”的文字书写相同。

据专家推测,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应是产于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带的越窑,当时作为贡瓷呈献给唐宫廷,后密封于法门寺地宫。

秘色瓷的珍贵,也体现在其制作不易方面。

“上林湖地区秘色瓷烧制工艺,分为原料精选、釉料配置、瓷质匣钵、龙窑烧制等多个步骤。”行走在一件件秘色瓷间,法门寺博物馆讲解员徐敏杰娓娓道来。

通过观看法门寺博物馆墙上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游客可以详细了解秘色瓷的制作过程。秘色瓷制作材料,需选用上林湖地区专用瓷土,进行粉碎、淘洗、腐化、捏练等工艺流程后,瓷胎达到较高的致密化程度。随后,选用上林湖地区生长的植物烧成的草木灰等釉料进行精心调制,除去釉料中的杂质,并将瓷胎通体施釉。

烧制过程是最为关键的:需将瓷胎装入瓷质匣钵内,一器一钵,以釉水密封匣体后放入龙窑烧制,对窑内温度及环境精准控制,将釉色还原得恰到好处,才能烧制出少量“如冰似玉”“千峰翠色”的秘色瓷。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在法门寺博物馆,驻足欣赏眼前这挺拔秀丽、温润如玉的八棱净水秘色瓷瓶,游客感觉自己时而置身于上林湖畔的江南烟雨之中,时而回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唐时代。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