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26日
用科研成果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秦骥

3月21日,大荔县韦林镇韦留村粮食储存与烘干厂内机器轰鸣,成百吨的玉米粒正在被烘干。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海峰一大早就赶到粮食储存与烘干厂进行调研。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突破的重点应该是在农村。乡村振兴不仅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也是今后我们要推动的重点工作。根据前期工作安排,结合全国两会精神,这一周我们课题组一直在大荔县开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的调查研究。这是我们乡村振兴及基层组织建设大规模抽样调研前期的一次筹备性调研。下一步,我们将组织一个更大型、覆盖对象更广的调研。”杜海峰说。

圆满完成履职任务返回单位后,杜海峰迅速从“参会模式”切换到“行动模式”。在大荔县调研期间,杜海峰在工厂一线、田间地头与基层干部、职工、群众进行现场交流和互动式宣讲,分享了自己参加全国两会的心得体会。杜海峰说:“宣讲仅仅是第一步,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将全国两会精神贯彻到日常工作中,用会议精神凝聚共识、指导实践。”

乡村振兴是杜海峰一直以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夯实发展的人才基础”。杜海峰说:“在乡村振兴阶段,国家要求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迈向更高品质,这相应地也提高了对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要求。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条件,而人才振兴是其核心,二者密不可分。”

杜海峰的前期调研数据显示:陕西省乡村组织和人才振兴总体进展良好,各县区对乡村振兴工作普遍重视,85%的区县已经进行了广泛动员,79%的区县制定了相关目标,78%的区县提出了主要措施。

杜海峰表示,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思想认识“让位”、自身建设“缺位”现象,影响了基层组织功能发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效果。

“从治理主体来说,乡村干部要努力成长为发展的领路人、产业的带头人和政策的明白人;从治理对象来说,如何把农村居民个体需求整合成乡村发展的共同需求、共同基础,这些是解决乡村振兴中‘人’的问题需要思考的。”杜海峰说,“过去我们对乡村振兴的研究比较微观,注重研究在乡村振兴中不同人群的可持续生计。通俗来说,就是探讨不同人群关于就业、婚姻、养老、教育等问题的需求。通过对人们生活现状和问题的总结,剖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并提供相应的建议,为政府出台及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这次参加全国两会,通过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并和其他委员交流讨论,杜海峰获得了很多新的认识,新的观点,新的体会。“我们国家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的理论研究应该跟上国家治理实践的步伐,在工作中把宏观政策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我们的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发展,更好地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杜海峰说,“今年全国两会上,我提交了一个关于改进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提案。根据这段时间相关方面的反馈,我们课题组准备召开一个县域基础教育研讨会。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让县域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