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 引起听力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 早期可以通过听力筛查来发现新生儿听力问题
■ 老化、噪声、药物是影响耳朵健康的三大“杀手”
■ 要保持健康生活习惯,远离噪声,减少使用耳机,不要频繁挖耳
本报记者 张家祯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通过耳朵我们感知世界、与他人交流。为了让广大群众能够更关注耳朵的健康,提高爱耳、护耳意识,近日,记者采访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查定军。
查定军介绍,引起听力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耳聋或耳聋家族史的夫妇、曾生育过耳聋患儿的夫妇,应尽可能在孕前进行耳聋基因筛查,预防或减少耳聋患儿的出生;孕期的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应加强体质锻炼和孕期的营养,尽可能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高危孕妇要进行自身及胎儿监测,预防宝宝出现听力损失。
“可以通过听力筛查来发现新生儿听力问题。”查定军说,若宝宝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说明检查时听觉功能正常,但不能排除迟发性听力损失的风险。因此,建议幼儿每年都进行听力筛查。如果发现孩子有拍打、抓耳部等动作,有耳痒、耳流脓等症状,或有对声音反应迟钝等表现,应尽快到医院耳科检查。
目前,由于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不健康的用耳习惯容易使青少年的听力受损,对青少年的学习及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预防噪声性听力损害最为关键。青少年应该提高爱耳护耳的意识,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用耳习惯,提醒孩子减少使用耳机,尽可能远离噪声环境等。
“老化、噪声、药物是影响耳朵健康的三大‘杀手’。”查定军告诉记者,老年性耳聋是人体的自然衰老表现,虽然不可避免,但也绝不能坐视不管。老年人会因为耳聋和家庭成员及社会生活疏远,产生孤僻、抑郁等心理病变反应。耳聋还可能成为早期老年痴呆的帮凶。如果出现老年性耳聋,患者可以借助人工听觉技术改善听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保护听力健康除了做到早就诊、早干预,预防听力损失也尤为重要。查定军建议:“要保持健康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远离噪声,若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应戴隔音用耳塞、耳罩;减少使用耳机,如果要用,最好选头戴式的,连续使用不要超过1小时;不要频繁挖耳,如果耳垢较多,可以到医院请专科医生处理,尽量不要自行清理;避免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