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2023年全国两会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7日

陕西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讯 (记者 秦骥 母家亮)3月6日,陕西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有关部委同志到会听取意见。

代表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一个求真务实、鼓舞人心的好报告,我们完全赞成这个报告。

王晓代表说,赞同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和一年的重大成就,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定盘星、压舱石、动力源、主心骨作用;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和实践伟力;彰显了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经济运行宏观稳定性、经济体系根本立足点、经济升级内涵式发展、经济发展长期可持续等世界性难题得到突破性解决的显著成效;彰显了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优势和壮美前景。我们将牢记嘱托,交好答卷。

王兴宁代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贯通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客观总结成绩,科学精准部署工作,是一份高举旗帜、求真务实、聚焦发展、凝聚力量的好报告。我完全赞同。我们将立足纪检监察职能定位,围绕现代化大局开展政治监督,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以严的基调持续正风肃纪反腐,准确把握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的关系,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

庄长兴代表说,完全赞成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体现了应变局与开新局相统一、稳宏观与活微观相统一、谋发展与惠民生相统一、必须为与不可为相统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徐大彤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我完全赞同。陕西公安机关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工作要求,围绕“一条主线、四位一体、十项重点、五个严防、三个确保”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力以赴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徐明非代表表示,报告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民性。陕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讲好陕西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要加快打造万亿级旅游产业集群,在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等6个方面实现新突破;要持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加强文化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扛起文物大省、考古强省的责任担当。建议报告在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方面,将旅游、体育赛事等具体项目列出来。

郭大为代表说,报告贯穿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加快发展的信心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用心,我赞成报告。陕西工会系统将对照报告找准题、做功课、答好卷,团结动员全省广大职工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发挥企业家、产业工人和劳模工匠、党政干部这三支队伍的骨干力量;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让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有奔头、有干头。

陈晓勇代表说,这是一份彰显大国形象、凝聚智慧力量、传递信心希望的好报告。建议将秦岭渭南段南山支流综合治理纳入国家水利发展规划,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支持秦岭重点区域实施一批防洪、水土保持工程;结合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农田排水(碱)工程恢复保护纳入中小河流治理范畴,强化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

赵平代表说,报告制定了一系列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计划措施,尤其在民生方面充满温度。建议通用航空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等上下游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设立“中国航空日”,提升国民航空意识和全社会航空文化氛围。

熊远明代表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建议建立统一开放的科研成果战略保存和利用体系,改进目前缺乏统筹、各自建设、分散管理、内容单一、信息孤岛等不利于共享利用和转化的问题,建立完善科研成果交存制度,加快成果转化利用。

王静代表表示,针对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不强、高职教育结构性不平衡、职业本科数量较少、经费保障不足、产教融合度不深、“双师型”教师缺乏等问题,建议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加强经费投入的保障力度;扩大职业本科教育办学规模,在陕西关中、陕北、陕南再布局几所公办职业本科学校;加大婴幼儿托育和早期教育人才培养培训力度。

徐立平代表表示,建议实施航天相关产业安全发展专项工程;搭建国内相关企业教育平台,建立国家和地方不同层级不同行业间的学习交流机制,给航天企业不同岗位的科研技能人员,创造更多学习、深造、访问、培训机会,以更好地促进人才互通有无、共享经验、提升能力,助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