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深度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14日

院士工作站的“十八般武艺”

二月八日,在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万庄村的一处果园里,果农正在修剪果树,一旁的小型气象站正在运行。本报记者 赵晨摄

本报记者 赵晨

2月8日,在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万庄村的一处果园里,零星的雪花飘落在村民李新军的衣服上,可他并没有察觉。

和李新军一起剪枝清园的河庄坪镇果树技术员强成停下手里的剪刀,盯着天空看了一小会儿后,又开始继续干活。

“老李,天气预报说这场雪大,早点开车下山回家吧。”强成嘴上劝李新军早点回家,可他的双手却没有要停的意思。作为镇上的果树技术员,强成春节后就和其他2名技术员每天深入村组,指导和帮助果农剪枝清园。

“我们的工作用8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科技助力 智慧管理’,归根结底就是帮助果农学到技术、赚到票子。”强成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开始收拾工具。

地处红庄流域万亩山地苹果示范区的万庄村,目前果树栽种面积为7200亩,因近年来搭上“科技”快车,成了远近闻名的“苹果村”。

为了加快万亩山地苹果示范区建设,河庄坪镇加强果树技术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提倡果园机械化,降低果农劳动强度,大力推广乔化树矮化管理整形、豆菜轮茬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

村民张春德就是受益人之一,他家的20多亩果树经过7年精心培育,如今收成非常好。“还得感谢这些果树专家,他们把最新的技术带给我们,人省力了,苹果的品质也提高了。我家种的苹果根本就不愁卖。”张春德说。

张春德所说的果树专家来自宝塔区首个院士工作站——山仑院士工作站。该工作站“落户”万庄村后,一批批搞科研的农业专家与当地政府上下联动,形成政产学研用强大合力,确保各项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山仑院士工作站河庄坪镇万庄站点由山仑、冯浩、赵西宁等专家组成,主要进行作物抗旱生理与旱地农业、节水农业生物学、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等综合研究。

雪越下越大,张春德开始收拾工具。“专家到我们这里后,剪枝工具很快实现了电动化,省时省力。他们还指导我们试点推广山地苹果水肥一体化灌溉节水技术与肥水坑施旱作节水技术,一下子解决了果树灌溉难题。”张春德边走边说。

走到果园中间时,张春德指着不远处的小型气象站说:“这套气象观测系统我刚开始不太会用,现在坐在家里拿起手机就能掌握山上的气温、风力等信息。在春季防冻阶段,这个系统作用很大。”

事实上,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气温、风力,还可以对果园的空气湿度、光照、降雨量、土壤温湿度等微环境要素实时监测并进行信息采集,数据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云端服务器,云端将数据处理后进行基础数据和预报预警数据推送。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监测形成了大数据网络平台,为果园管理提供科学精准的监测数据。

关心苹果春管的还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马锋旺。“要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了解苹果园春季早期管理问题,认真落实苹果冬剪、病虫害防控、土肥水管理、新果园建立和花期霜冻防控等5项关键技术环节,尽早尽快做好苹果春季生产管理工作。”马锋旺说。

“苹果产业是我镇的主导产业,是群众增收的关键,院士工作站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为我镇苹果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科技力量。”河庄坪镇党委书记刘震说。

苹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院士工作站提供的科技力量支撑,而基层的果业部门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创新。

花期低温冻害是每年最让果农和果业部门头疼的事情。“我们探索出了土坑式熏烟防冻窖、移动式熏烟桶、便携式烟雾发生器、防冻药剂等防冻设备和防冻产品,就是为了减少果农损失。”宝塔区果业局总园艺师姚杰说,今年引进一款发烟增温砖,这种用煤渣、羊粪、锯末为基本原料,配以助燃剂、阻燃剂等材料制成的增温砖,点燃后10分钟烟雾就可以覆盖果园。一块发烟增温砖可以持续发烟6小时到8小时,灵活方便,不破坏土壤和果树根系。

得知今年又有新的防花期低温冻害技术,张春德十分高兴。今年,掌握了果树整形修剪技术,用上了最新的追肥灌溉技术,又有了新的防花期低温冻害技术,果农们取得好收成的信心更足了。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