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10日

保住“救命氧” 守住生命线

本报记者 张家祯 通讯员 朱尔曼

“身体情况不太好,需要紧急吸氧。”“患者血氧只有75,把氧流量开到最大。”……1月13日,西安交大一附院预计为期10天的供氧改善工程工期提前结束,缓解了用氧紧张问题,可保证40台呼吸机同时使用,满足更多危重患者救治需求及高流量氧疗机使用。

在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救治,尤其是对新冠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医用氧气的供应尤为重要。新冠感染重症、危重症患者都有相当严重的肺部感染,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问题,人工给氧就成为改善血氧状况、支撑生命、赢得救治时间的重要手段。从面罩给氧、雾化治疗,到高流量氧疗、呼吸机辅助呼吸,都需要大量医用氧气支持。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救治效果,危及患者生命。

西安交大一附院医疗用氧使用的是集中供氧系统,氧气站配备的主气源有3个液氧储槽和3台配套气化器。平时,全院平均每天用氧量约为2900立方米,注满3个液氧储槽,可保证全院连续4至5天的用氧量。用氧高峰期时,医院每天耗氧量最高可达9798立方米。为确保氧气供应,消毒供应科管理人员与负责医院供氧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做“算数题”,敏锐地预判即将到来的用氧高峰,要求供应方送一次液态氧的时间从原来的4—5天缩短为2天,以保证氧源供应。

“每天都要关注危重症病人、插管的病人和用的呼吸机分别有多少,这决定氧气使用量,才好计算一个小时能用多少氧量,然后一个罐能用多长时间,送液态氧的罐车在路上需要多长时间,这样才能保证不掉压、不掉氧。医院现在的氧气供应量是以前正常供应量的3.3倍,压力非常大。”消毒供应科副主任杨宏娟说。

平日里,医院病房的终端管道完全可以满足日常供氧需求,但随着吸氧患者增加,部分科室吸氧率已达到100%,原有的管道已无法满足终端供氧压力需求。由于室外温度低,氧气站原有的3台液氧气化器结冰、结霜情况严重,液态氧气化不完全,实际气化效率占理想值的84%。虽然医院通过各种措施提升气化效率,但东片区干部病房、肿瘤大楼、放疗楼等所在区域欠压报警频繁的情况仍然存在。

为确保医院氧气正常供应,全力保障患者的“救命氧”,1月4日、5日,医院消毒供应科、基建办、总务部、保卫部等部门负责人多次在氧气站、东一楼、干部病房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改善方案的可行性。综合考虑安全性、工期、预期效果等因素后,医院决定在氧气站新增2台分气缸,专供东片区供氧使用,在干部病房一层、二层独立设置专用氧气管道;在原有3台气化器基础上,再新增2台气化器,提高气化效率;在改造工程施工阶段,采用人工运送氧气罐至病区的方式应急。

“1月5日下午6时,第一台气化器到达医院,消毒供应科与施工单位第一时间动工,仅用时3个小时就安装完成,顺利投入使用。原有的3台气化器结冰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气化效率从84%提高到90%。”杨宏娟告诉记者。同时,医院紧急采购200个氧气罐,由专人负责24小时为医院各病区进行人工运送,确保一线科室正常用气需求。1月7日上午,东片区供氧改善工程正式启动,基建办紧盯施工现场,抓质量一丝不苟,抢进度分秒必争;保卫部加强施工现场保卫管理,确保各项施工安全合规;医务部合理优化患者布局,指导临床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确保医用氧得到最充分最合理的使用。

“医院急临床之所急、供临床之所需,加班加点、争抢时间,全力以赴保障临床一线用氧需求,为临床医疗救治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在最难的日子过去了,有供氧需求的人少了,每天耗氧量也有所下降,这是好事。”杨宏娟说。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