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文化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30日

让非遗出“圈”

张乐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既不能抛弃和遗忘非遗,也不能只将其作为束之高阁的藏品,而是要通过活态传承方式,让非遗绽放迷人光彩。

近年来,榆林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景点。年轻学子在课间操时舞起秧歌;游客在榆林老街不经意间走进非遗小剧场,“邂逅”一段榆林小曲;逛非遗博物馆、看非遗艺术展成为一种群众生活的新风尚……我们可喜地看到,非遗已在潜移默化中介入现代生活,实现全民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重视“人”的因素,首先要关注和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给予他们政策和资金上的帮扶。其次要充分发挥青年力量,吸引有志青年学习弘扬非遗文化,并面向更广泛的受众传播,从专业传承和大众传播两方面出发,实现非遗文化“出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同样重要。乘着“国潮”“国风”等概念兴起的东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产业化保护与发展,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帮助从业人员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还能够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大众审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群众、扎根当下,并以此为基础赢得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