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文化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8日

踏“进”腊月门  年味“飘”起来

新华社记者 周润健

一进腊月就是年。随着腊月的到来,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那么,农历十二月为何叫腊月?有何习俗?听听民俗专家怎么说。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萧放介绍,我国农历的十二个月都有各自的雅称,充满诗情画意。其中,农历十二月俗称为岁尾,有腊月、冰月、梅月、严月、丑月、大吕、季冬、末冬等雅称。

在我国远古时代,“腊”本是一种祭礼。在商周时期,人们每年依照时令举行春、夏、秋、冬四次祭礼,祭祀百神和祖先,其中尤以岁末冬祭规模最大,也最隆重,人们将冬祭百神称为“蜡祭”,将岁末以猎获的野兽作为牺牲祭祀祖先称为“腊祭”。后来蜡祭、腊祭合一,人们统称腊祭。腊祭相当于后来中国人的大年。

由于腊祭活动常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将举行冬祭的这一天称为“腊日”,但腊日当时并不固定哪一天。汉代以冬至作为确定腊日的时间基点,选定冬至后的一个戌日为腊日。在西汉前期,腊日在冬至后第几个戌日,尚不确定。汉武帝颁行《太初历》之后,确定在冬至后的三戌为腊日(闰岁为第四戌)。自南北朝开始,据传腊祭之神有八种,于是腊月初八便成了固定的祭日——腊日,俗称腊八节。

萧放表示,腊日的祭祀作为古人的“岁终大祭”,不仅仅是向神灵和祖先表达感恩、期盼来年的风调雨顺,更是装点了古人平淡而又乏味的严冬生活,让他们在寒冬中依然体会到火“腊”的幸福。

进了腊月门,也就开始有了年味儿。“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民谣《腊月歌》“唱”足了腊月里的各种民俗大戏。

“过年,对中国人而言是隆重而不可轻怠的。人们盼年、忙年、备年,感受着年的味道,期盼着亲人的团圆和家庭的美满。”萧放说。(据新华社电)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