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跨越千里的夫妻支农接力
本报记者 王晨曦 通讯员 彭建文
“小胡,你又来镇安县了,去年支农工作没把你累怕啊!”日前,胡新苗刚走进镇安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同事们就开始调侃她。
大家之所以对胡新苗如此亲切,是因为她背后的支农故事。
胡新苗和丈夫江丁山,来自江苏,他们接力支农镇安县,成为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夫妻档,为众人津津乐道。
“群众把我们当希望,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这是胡新苗常挂在口头的话。2022年11月,46岁的胡新苗提着两个行李箱,乘火车经过近6个小时的颠簸,从南京市浦口区林业站来到镇安县,开启了第二次镇安支农工作。
刚到镇安县,闲不住的胡新苗就立刻下乡。在月河镇罗家营村的板栗园,在青铜关镇丰收村的红仁核桃园,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胡新苗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她先后4次开班授课,把南方先进的育苗技术、苗圃管理技术和核桃板栗园管理技术传授给镇安群众。2021年,她第一次来镇安县时,争取资金扶持茅坪镇金泰福核桃种植合作社建起红仁核桃育苗基地。目前,该基地的10亩核桃树产值共达40万余元,带动了32户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镇安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林业高级工程师黎世杰说。
用胡新苗的话来说,镇安县是她心之所向的一片干事热土。“2019年底,江丁山支农结束返回南京后,我就有了去镇安支农的想法,当时我就递交了申请。”胡新苗说。
因为报名后还需“排队”,再加上本职工作繁忙,直到2021年9月,胡新苗终于等到赴镇安支农的机会。随后,她前往镇安县,开始为期3个月的第一次支农工作。
镇安县是丈夫江丁山曾经挥洒汗水的地方。对这片土地,胡新苗觉得一点都不陌生。
2018年10月,时任南京市浦口区农业农村局政策改革办主任的江丁山来到镇安县,从事林特产业发展和技术指导工作。在镇安县的13个月里,江丁山结合当地板栗、核桃产业发展特点,指导带动相关产业朝着标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他跟踪指导、传授种植管护技术,使栗园村3000亩板栗园产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他全程参与指导的种植园,核桃苗成活率超过了90%。在产业振兴方面的突出贡献,让江丁山获得了“南京市对口帮扶商洛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江丁山的工作成效激励着胡新苗,作为南京市浦口区林业站副站长、林业工程师,她希望发挥自己的强项,尽快帮助群众在农林方面增产增收。2021年,刚来镇安县没几天,她就下乡开展工作。
为了帮助镇安农民增收,胡新苗和镇安县的同事们前往多个村子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营销理念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小胡讲授的培训知识非常实用,群众能听懂。每次培训时教室内都坐满了群众,实在坐不下的,就站着在外面听课。”镇安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杜德斌说。
第一次“支农”结束离开镇安县时,胡新苗给镇安县林业部门递交了一份产业发展建议书,这是她几个月来通过对当地农林资源考察得出的成果。回到南京后,胡新苗仍挂念镇安县的乡亲们,今年又申请来到镇安县。
“作为一名农业人,我非常珍惜在镇安县学习锻炼的机会。目前,两地通过深入开展特色品牌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等方面的交流活动,搭建起互学互帮的桥梁。这一定能助力两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胡新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