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2023 点点星火 汇聚成炬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01日

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杨拴盈

总有一个声音让我不停向前追赶

杨拴盈在给患者查体。受访者供图

总有人对我说,我当个科室主任太拼命,身体要紧。熟悉我的人大概知道,我的睡眠时间平均每天4—5个小时,但我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我感到总有一个声音让我不停向前追赶,那就是当医生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信念。

从事临床工作近34年,我给患者看病却“越看胆子越小”,因为随着鉴别诊断的范围越来越大,没有较大把握不会轻易下结论。带团队、带学生,越抓细节可能发现的问题越多,喜悦来得更迟了。

当医生时间越长,见到的疑难罕见病会越多。因为有一些名声了,许多疑难病患者就慕名来找你,这时候你就有压力了。很多疑难罕见病你并未见过,这也促使你不断去查资料学习。

我们曾经收治了一名患者,整个面部看上去都比较怪:两只眼睛是“凸”的,双侧腮部是鼓起的,而且都不对称,下颌长满了不平整的肿块。一问病史,患者仅两只眼睛就做过几次手术,腮腺也做过手术,辗转求诊十几年都没弄清楚病因。后来我发现,他面部长肿块的部位有个特点,都长在泪腺、腮腺、颌下腺等腺体部位。所以我第一次查房就提出,这个患者咱们不仅要关注肺部的疾病,他可能还有一种病叫IgG4相关性疾病。果然,通过取活检最终确定他患有IgG4相关性疾病,这属于罕见病。还有一个县医院收治的患者,嘴唇厚,舌头肥大,下肢肿,乳糜胸腔积液,要求会诊。我一看,立马就想到了一种罕见病叫黄甲综合征,很快就确诊了……

所以,只有当知识库储备够足,临床碰到这样的案例才能马上得出结论。多年来,见了各种疑难罕见病例,有一些病例就沉淀在心里变成一个个“问号”。我不管走到哪儿都会拎出来找答案,越到后面就越发现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必须不断努力去探索。

同时,我对学生、团队都非常严格。每天深夜12点半到1点左右,我会给每个学生打去“语音电话”,督促他们要只争朝夕。这是我带学生的方式。老师培养学生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放羊式”,学生来报个到就再也不见了;第二种是“人盯人”。我的方式是第二种,我的目的是把大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一起来搞研究,这样才能出成果。同样,我给学生布置的任务也比较明确,谁做哪个题目定好之后,大家围绕自己的题目查资料、做实验,给谁布置的任务说好一周后汇报就必须汇报,这是执行力的训练。

毕业30多年来,我都是以临床为主,同时做科研,不断在肺癌研究领域积累经验并不断升华。我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引育高层次人才及更好开展临床转化研究。我深感呼吸学科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只有引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并开展转化研究,多年来在心里留下的那些“问号”才能得到解决。到时候它们可能就会变成新的发现,变成一个个“叹号”。本报记者 杨静整理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