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文化遗产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7日
来吧,冬天
——写在立冬

陈敏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元代诗人仇远的这句诗,描写出了立冬季候转换时的景象。

不觉间,时令已进入立冬时节,在广袤的北方,令人惬意的深秋已接近尾声,万物和生命即将踏入冬季的门槛。

古人在时令划分上给我们留下的准确、科学的二十四节气农时历法,不仅是一整套的季候和气象知识体系,更是一种警示和劝诫,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内涵及生存智慧。它提醒人们适应农时,莫误天机,注重自身健康,回避不利的生存环境,关怀的是人们的生活状态。

藏与补——顺应自然的智慧

自古至今,普通百姓的人生经历和命运往往受限于生存环境,或者空间、或者年寿,也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经验缺失。正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们需要上一代人的经验积累,来填充自己对世界认知的不足。

古人这样解释“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有三种季候迹象: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洗练的语言,深刻的表述,以真理不证自明的方式告诉人们:立冬之后,天气转寒,人的阳气潜藏,阴气盛极,此时,人体需顺应天地之势潜藏阳气,顺应自然运转规律,做好“三养”——养精,闭藏肾关;养气,避免剧烈运动;养神,潜阳蓄阴。做好“三养”,可确保来年身强体健、诸事能成。

俗话说:“立冬进补,开春打虎。”冬季是养肾补肾的最佳时节,不妨取长补短,试试“白加黑”的食物搭配。白,如白萝卜、大白菜、山药和豆腐;黑,如黑芝麻、黑豆、黑米和黑木耳。白色食物是“润燥能手”,黑色食物是“补益佳品”。

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智慧也需牢记,进入冬季,有四个禁忌不可忽视:不宜晚睡早起,不宜过量运动,不宜过度进补,不宜吃过多的生冷食物。

与新春万物蠢蠢欲动、勃发生机的“外向”趋势相反,立冬后,万物归藏,内敛收纳,歇息进补,以待来年,是一种“态”。这反映了中国古人的生存智慧和对大自然运行规律的尊崇,体现了人们在天、地、人生存范畴之间能够准确而清晰地找出自己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能量延展极限方面的判断和把握,是值得后人珍藏的养生智慧。

吃饺子——感谢秋的“恩赐”

文明的很大成分在于如何“吃”。“茹毛饮血”是刀耕火种时代的原始生活状态。把食品加工成美食,满足人们的身心健康及审美需求,才是一种真正的文明。

中国古老的传统饮食文化里,少不了的永远是饺子。重大时节里,人们挂在嘴边的美食总是饺子。我国南北饮食有很大差异,尽管南方人吃鸡、鸭、猪蹄、糍粑、甜丸、汤圆、年糕、红豆糕,但对于北方人来说,节庆必吃饺子。进入冬季,饺子更成了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饺子起源于“交子之时”。大年三十,新年与旧年之交,人们吃饺子;立冬是秋冬之交,是“交子”之时,人们吃饺子;到冬至时,严寒肆虐,耳鼻手足容易冻坏,人们吃饺子。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是寒冬里一道珍贵的鲜味,成为人们生活里的一种莫大的温暖与抚慰。

人们依赖土地而生存,从而敬仰土地。在陕南山区,立冬这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主餐。第一锅圆圆滚滚的饺子为土地神而做,人是万不可吃的。十二个煮熟的饺子,冒着热气,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干净的祭盘里,直到三日后方可收回。人们用饺子感谢岁月的“恩赐”,并祈求来年的五谷丰登。

送寒衣——亲情超越时空

旧时,每逢立冬日,天子会赐予百官冬衣,率领群臣在郊区举行盛大仪式,迎接“冬神”,祈求农作物安然过冬,来年风调雨顺。民间则有贺冬习俗,也称为“拜冬”。每逢立冬之时,人们换上新缝制的棉衣出门,邻里亲朋之间相互祝福,寒暄问暖,同时怀念逝去的先祖先辈。为缅怀逝者,人们要为逝者送钱、送寒衣。

“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即由此民俗演变而来。

“青烟日落更黄昏,路火千堆处处痕。寄与亡魂焚币尽, 冥途冷远念家尊。”这清冷而哀伤的诗句,是对这寒凉时节风雨萧瑟、草枯叶落的景象的最好注脚。

立冬之时 ,人们在添加冬衣的当儿不禁会想起逝去的亲人,勾连出千思万缕的思念之情。为此,人们要在这天为逝去的先辈们扫墓祭祀,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一念及此,突然想起我婆婆去世后,每年寒衣节,腿脚不好的公公总会不辞辛苦赶往婆婆的墓地,为她送去御寒的“紫袍”和“棉被”。公公还会带去他的“戏匣子”为婆婆播放她最爱听的歌。

三年前的那个寒衣节,我又看见病入膏肓的公公和长眠地下的婆婆阴阳两隔却生死牵挂的一幕。公公采了一把野菊花,整齐地摆放在婆婆的墓碑前,之后,坐下来,开始拉二胡。二胡声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听上去极不标准,却穿越了幽静的墓地,盘旋于苍茫的天空。寒风里,公公花白的鬓发衬托着苍老的脸,在二胡曲子中,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立冬节,十月一,家家户户送棉衣,送来紫袍棉窝窝,惟愿亲人暖活活。”这是公公给婆婆写的。

我感觉,在那个时刻,一个普通老人未经修辞的胸臆表达,和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千古词句一样感人!

砥砺石——岁寒识得英雄心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这是青年毛泽东在危难关头写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没有悲叹哀伤的情绪,没有怨天尤人的喟叹,有的只是在艰难时刻还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的豪迈和激越的壮志。

平凡的人畏惧冬天,是因为自己内心里没有斗志,凡事逆来顺受。英雄的意志坚如磐石、堪比钢铁,他们有着雄鹰的迅猛与矫健,渴望战斗,渴望雷霆,不惧暴风雪,所以,才有着“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欢呼!才会产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气势磅礴的质疑和必胜的决心!

冬天风烈冰寒,大地万物休养生息,蓄势以待来年勃发。冬天是一种考验,最适宜于磨炼意志,考验英雄。

来吧,冬天!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