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26日
探索“党工委(管委会)+产业园”“党工委(管委会)+公司”模式
西安国际港务区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 “六个打造”的奋斗目标,并将“狠抓开发区运行机制优化提升”列入今年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这也标志着开发区体制机制的改革迈入了“深水区”。

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中国第一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国际陆港,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以“发展临港经济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商贸物流、数字经济、现代金融、文旅体育”的发展思路,在“党工委(管委会)+产业园”方面,设立了港口及临港产业园、中央商贸区及现代商贸产业园和“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园三个企业化运营的产业园区,运用市场化思维,创新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在“党工委(管委会)+公司”方面,以陆港集团、西安港集团等运营公司为主体,优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强化平台公司产业发展定位,走出了一条集约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制度保障让“党工委(管委会)+产业园”行稳致远

三个产业园成立后,国际港务区党工委(管委会)积极探索、创新谋划,在严格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园企业化运行的前提要求下,结合园区发展实际和各产业园服务主体区别,差异化地对各产业园的企业化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在运行机制上,制定了《西安国际港务区产业园运行工作机制》,明确了三个产业园不同门类的发展方向及产业定位,确立了产业园服务主体及主要职责,从总体原则、管理运营、体系优化三个方面规定了产业园的总体运行机制,明确了产业园“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自主运营、先行先试”的总基调。

在管理职责上,明确了产业园的产业门类,构建了以企业化运行、市场化服务为主体,重点推动项目落地、招商和平台运营的主职主责,构建了党工委(管委会)把舵定向、业务部门指导支持、产业园自主运营、平台公司提供服务的四级联动模式,打造了产业园运营管理体系,初步厘清了党工委(管委会)部门、产业园、运营公司三者之间的职责边界和支撑模式。

打破固有模式 激发改革动力

干部人事制度和薪酬激励制度改革事关整体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国际港务区为加强产业园人才队伍搭建,实行企业化人才管理,以 “社会化选聘”方式,为产业园选拔配备业务能力强,能招商、懂招商的干部员工充实产业园力量。进入产业园工作的人员均实行全员聘用,企业化管理。产业园以“社会化选聘”方式,自主确定员工岗位需求及招聘数量,选拔聘用优秀人才。

传统考核“唯指标论”已不适应产业园走出一条集约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值此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西安国际港务区在产业园考核方面率先启动第三方评估,作为产业园绩效管理的重要形式。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现状调研,了解党工委(管委会)对各产业园的发展期望、产业定位、运营目标,针对产业园的招商现状、客户规模、经营指标、所属领域及产业链上下游关系获取精准数据,形成调研报告,作为产业园评价考核的信息输入。

“第三方评估作为一种必要而有效的外部制衡机制,弥补了传统考核缺陷,通过专业评估以及前景预测,推动产业园实现跨越式发展。”西安国际港务区组织人事部部长韩婷婷说。

创新运营模式 激活一池春水

今年以来,港口及临港产业园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入驻企业,创新构建“四维服务网络”体系,探索实行“公司+供应链”市场化运营新模式,将管理方、建设方、运营方、物业方融合一体。通过管理方负责统筹协调,建设方保障建设施工,运营方聚焦产业投资,物业方提供贴身服务,为推动国际港务区形成“港贸、港产、港城”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

为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2021年6月25日,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营。截至目前,已为42家企业提供融资47.5亿元,有效解决了辖区企业融资难、融资效率低、融资周期长的问题。

壮大开发区,必须为产业提供“硬支撑”。“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园积极探索“党工委(管委会)+产业园+公司”合作发展模式,依托不同产业项目,与相关平台公司合作,形成了以产业园为主导,平台公司具体运营的法律聚集发展模式。为保障第二商事法庭办公大楼建设进展顺利及后期运营良好,产业园与西安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由产业园负责风险把关、机构引进、政策扶持、品牌宣传等职责,西安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外部融资、项目建设、运营保障等职责,与最高人民法院二商、六巡法庭紧密协作,共同打造“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聚集区。

“目前‘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园已与中国贸仲丝路中心、汉唐公证处等机构达成合作意向,‘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初步成形。”“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园主任薛羽桐介绍:“产业园+平台公司的运行管理模式,既满足了产业园政策把控,风险防范的客观需求,又发挥了平台公司在外部融资、项目建设、运营保障等方面的企业优势作用,实现了产业园和平台公司融合聚能1+1>2的优势,为做好产业园各类法律平台和资源间的相互协作和创新联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优质服务。”

“党工委(管委会)+公司”推动长安号高质量发展

国际港务区推行“党工委(管委会)+公司”模式,旨在破解制约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激发开发区改革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国际港务区打造党工委(管委会)主导1+N模式,通过2个运营公司将资源和业务进行平行运作,由党工委(管委会)统一管理,在党工委(管委会)和公司之间搭建了一对多的管理体系,对于功能划分和确定,不同公司业务侧重不同。西安国际陆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国际物流、临港贸易、生产生活配套服务板块;西安港集团负责园区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金融及供应链、奥体中心和奥体灞河景区等业务板块。两个集团公司独立运作,分别构建各自的组织体系,党工委(管委会)制定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布局,由公司负责具体执行,实现“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双轮驱动。

中欧班列长安号自2013年11月首列开行至今,不断刷新着历史纪录,从最初只有1条线路增加到现在的16条,从最初平均每周1列发展至现在的每天10列左右,已初步构建了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2022年1月—7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2217列,运送货物总重达185.5万吨。尤其是今年7月,长安号开行426列,创单月开行历史新高,各项指标在全国72个开行城市中排名第一。

“党工委(管委会)+公司”的模式让中欧班列长安号走上了高质量运营的快车道,党工委(管委会)牵头抓总,协调解决发运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支持的事项,按比例调整并分配开行计划,统计班列开行数量,平台运营公司负责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运输资源,对接口岸并协调班列在口岸的各类相关事宜,不断拓展“+西欧”对外合作数量及规模,向客户提供便利化的订舱、报关、拖车、仓储等服务。通过合理分工,良性配合打造一系列创新举措。2021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开行3841列,运送货物总重达287.3万吨,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均稳居全国前列。

“党工委(管委会)+产业园”“党工委(管委会)+公司”的运作模式,实现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推动临港产业、“一站式”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一带一路”的国家级人文交流平台建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西安国际港务区负责人表示,国际港务区将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深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党工委(管委会)+产业园”“党工委(管委会)+公司”的运行机制,聚焦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高质量建设、跨渭河发展、港贸、港产、港城一体化高品质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内陆港,打造“双循环”核心枢纽,为推动陕西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贡献陆港力量。

(王艺霖 杨昕恺)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