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社会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15日
停车收费,如何精算三本账?

虽然不少停车场提供免费停车时间,但超出免费时间后,大多不足一小时按一小时计费。图为某停车场收费标准。

《党风与廉政》记者 宋雨文/图

本报6月8日刊发的《停车收费 1分钟何以等于1小时?》持续引发社会热议。截至记者发此稿时,该话题的全网点击量已累计突破百万次。网友和读者的关注与共鸣,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和高品质生活的热切期盼。

停车收费这个看似简单的账,该怎样精细算?

经济账:精打细算并非小题大做

如果用解题的思路来分析停车收费,原因无非是车位与车辆出现了供需矛盾。这直接导致市民在停车时,基本不可能货比三家、讨价还价,而是以“就近”为原则决定在哪里停车。从这个意义上讲,停车场是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

地位的不对等,即便众多车主对收费有异议,也只能“被动接受”。网友“江一周”的看法很有代表性:“如果市场没有充分的竞争,即使向社会公布了定价机制,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价格越定越高。”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杜跃平将此称为“无商议、无讨论且要求消费者必须执行的行为”。他告诉记者,停车1分钟按1小时收费,虽然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这明显不合理,在法律上可以解释为“霸王条款”。

杜跃平说:“吸引社会资本修建停车场,初衷是为了充分挖掘社会潜力,满足群众合理停车需求,这与公平、公开收费并不冲突,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应有之义。”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下足“绣花”功夫。作为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对停车费精打细算并非小题大做。“城市管理本来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城市越发展,越要讲精细。”车主薛天磊说,停车设施是城市功能配套的重要部分, 是公共资源,制定收费标准时应灵活变通,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诉求,而不是简单地搞“一刀切”。

民生账:市场定价仍须兼顾公平

停车收费在治理停车难、改善交通秩序、统筹城市公共资源方面,发挥着积极引导作用。网友“花开叶浓”说:“只靠价格杠杆来调节,不但无法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停车服务企业的社会责任,最终加剧车主的负担。”

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对停车收费实行精细化管理,计费单位从1小时缩短到半小时甚至15分钟。西安曲江芙蓉新天地收费员刘瑞林告诉记者,他们实行的是“每停车1小时,赠送15分钟”的政策。也就是说,市民花1小时的钱可以多停15分钟,以此类推。

这种做法,在技术层面是否存在难度?西安鑫鸿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客服人员沈伟介绍,停车收费系统本来就是按照分钟计费的,计费单位、收费标准等都可以人工设置,且立即生效。

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郑升旭认为:“市民停车难、停车收费贵的问题已经十分清楚地摆在我们面前,这是典型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也是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及时作答的‘民生考题’。城市公共事务时时处处涉及公众情感和利益,城市管理者一定要有共情能力和敬畏之心,既要有长远眼光,更要有民生情怀。”

社会账:社会治理也要理解民意

可以试想一下,当精确的时间与笼统的收费混为一体时,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有些车一旦停放超过1小时,就会选择继续停着,造成车位的严重浪费;有些车由于等待车位长时间怠速候车,增加了车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如此一来,停车位作为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大大降低,停车过程中的公平性也难以实现。

一座城市的脉搏不在别处,而在每一份民意中。“依规依法收取停车费无可厚非,但应当经过广泛的讨论和论证,社会治理要充分理解民意。”杜跃平说,实现按分钟精准收费,可以引入价格法中的听证会制度,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

杜跃平同时建议,可以借鉴国内一些城市的做法,以30分钟或者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同时根据区域和时间不同,制定不同收费标准,这样不仅能挤掉停车中非刚需的“水分”,又能引导和调节车流,合理分配公共资源,实现停车供需动态平衡。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