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4月13日,西安市鄠邑区北街小学学生跟着特聘老师学习秦腔表演。本报记者 安涛摄
4月13日,西安市鄠邑区北街小学学生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 本报记者 安涛摄
本报记者 杨光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4月13日17时,一阵阵悦耳的童声唱腔从西安市鄠邑区北街小学传出。记者走进教室一看,原来是学校秦腔兴趣班的孩子们正在一板一眼地跟着老师学习《三滴血》的唱段。
北街小学校长马文博表示,为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该校经过前期周密部署,充分发挥学校老师特长,积极选聘校外专业人才,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开设了可自主选择的传统文化、艺术审美、劳动实践、益智创新、运动健康五大类24项课程。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的欢迎。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快步走出教室,分别来到他们自主选择的兴趣班,开始了一天幸福的课余生活。孩子们或在专业秦腔老师的指导下认识脸谱、了解角色、学习唱腔,或在诗词楹联兴趣班里诵诗、创作,或在国画兴趣班里挥毫泼墨……
学习跆拳道的同学精神抖擞,提膝转胯,击中脚靶,声音如雷;热爱足球的同学在足球兴趣班训练,学习体育文化知识;机器人与编程兴趣班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设计、组装、运行机器人;手工编织班的孩子们认真学习毛线钩绣,编织精美图案,从中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
“从上学期开始,老师根据我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并在课后帮助我们答疑解惑,现在完成作业的时间大大缩短,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我特别喜欢秦腔,学校为和我有同样兴趣的同学们选聘了傅亚婷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傅老师的教导下,我不仅收获了很多秦腔知识,还学会了几个秦腔选段,每次下课时就会有同学让我唱一段!”身着戏装、面涂油彩,脸上洋溢着自豪笑容的三年级学生谷彦昕开心地对记者说。
北街小学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一系列举措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学校实行‘双减’政策以来,孩子有了更多课余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还可以教孩子学习做家务,为孩子独立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在学校参加“共话双减”座谈会的六年级学生刘佳瑶的妈妈说。
“课后服务这项政策,不但给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同时孩子在学校里还得到了专业老师的辅导,学到了很多特长,真正实现了让孩子在校园里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六年级学生邵佳文的妈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