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幼儿园的大班小朋友,在小学生的带领下,走进小学参观学习(资料照片)。
西安市灞桥区幼儿园大班孩子在开展书香校园诵读活动(资料照片)。
在新生入学仪式上,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的老师们为一年级新生举行文化启智礼(资料照片)。
西安高新区第二十四幼儿园大班组参观高新区第十三小学(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郭妍
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全面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确保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过渡,对其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幼小衔接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本报邀请部分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教育专家,畅谈如何做好“双减”之下的幼小衔接工作。
科学有序做好幼小衔接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科学有序做好幼小衔接,既具有现实意义,也对幼儿发展有深远影响。
西安市灞桥区幼儿园园长卢俊花认为:“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的共同心愿。社会各界、校长、园长、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各司其职、相互协作,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需要与家长携手,共同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每学期,我们会邀请小学的优秀校长、教师、家长,走进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讲座。我们还与纺织城小学共建幼小衔接实验基地,通过邀请家长参观小学、参与幼小双向衔接教研等活动,帮助家长明确科学幼小衔接的内容和意义,达成教育共识,为家庭、幼儿园、学校协同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奠定基础。”卢俊花向记者介绍了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上积累的经验与做法。
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能够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西安市灞桥区幼儿园牢固树立“一日生活皆教育”的大教育观,走生活化教育发展之路,从孩子入园、进餐、盥洗、睡眠、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各个环节入手,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例如,晨间接待时的签到活动,会让孩子产生做事的秩序感和责任感,最终内化为儿童的思维逻辑;用餐时间学习餐桌上的礼仪,向老师道谢,自己端饭和饭后收拾餐具有助于养成孩子的独立性;餐桌上的交谈,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社会交往与发展语言能力的机会。
“一日生活皆教育”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幼儿园“去小学化”最直接的体现。卢俊花认为,幼儿园应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对游戏的理解和实践,带领孩子们在游戏中发展认知、培养能力,进一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如将“生活化”和“游戏化”落实到位,“小学化”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幼儿园时期的入学准备中,我们结合小班、中班、大班3个年龄段幼儿的不同特点,分层次、有计划、全方位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卢俊花说。
小班阶段通过家长会、亲子训练营、半日入园等系列适应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帮助孩子缓解入园焦虑、熟悉环境。中班阶段以阅读兴趣培养为切入点,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大班阶段,幼儿园开展“我的计划表”“我的任务单”“小学我来啦”“专注力游戏小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幼儿园还在大班第二学期,模拟小学课堂,帮助幼儿体验小学生活。通过实践探索,幼儿在良好习惯、学习能力、社会性发展、情绪情感四个方面会达到较好的预期目标,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卢俊花表示,希望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能够持续涌现出更多创新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可以在科学、健康的教育环境下茁壮成长。
一年级坚决执行“零起点”教学
“我们坚决执行国家规定的一年级‘零起点’教学,这是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任的教育方式。学校和老师们达成了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的共识,只有让每个孩子都稳步前行,才能全面保障义务教育的落实,从而进一步缓解家长安排儿童超前学习的焦虑。”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以下简称西师附小)校长刘玲表示。
“以往小学和幼儿园携手,开展幼儿入校一日体验、家长学校等工作,多是自发的探索,缺少系统设计。《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出台后,进一步引导小学与幼儿园合作,做好入学准备和适应性训练,减缓幼小衔接坡度,指导家长、幼儿园、学校三方协助孩子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刘玲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普及幼小衔接知识,帮助家长消除不必要的焦虑心态,树立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育儿观,助力家长为儿童提供生活规则训练、积极心理建设、伙伴关系维护等全方位辅导。我们希望通过家园校共育,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多年来,西师附小积极探索,将入学教育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组教育教学研究的专题。在管理人员、教师、家长的相互支持下,帮助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为了让一年级新生更好地融入校园,西师附小从2021年起,着手研讨通过调整教学内容、进度,从时间和空间上给孩子开辟入学适应期,让新生从容适应变化,尽快融入小学学习生活。
刘玲表示:“‘双减’政策、《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给了学校开展入学适应性教育改革的自主权,进一步帮助学校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减负提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经过准备,在今年的秋季学期,西师附小将调整一年级课程,重新编制课程计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放缓教学进度,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新生入学适应期。同时,学校将重点组织好学习准备类的游戏活动、动手操作性强的劳动与艺术课程,给孩子们营造和幼儿园相衔接的学习氛围,消减儿童的陌生感和不适感。学校希望通过游戏化、生活化、探究性、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爱上学习,终身受益。
刘玲说:“我们希望通过家园校同行,护航孩子快乐学习,回归教育初心。”
幼儿教育切勿揠苗助长
儿童心理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程秀兰提醒家长:“孩子就像一株充满生机的小树苗,需要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中,在时间的作用下,按照自然规律健康成长。如今,部分家长盲目攀比,让本该在游戏中学习成长的幼儿,过早接受数学、拼音、识字、思维训练等校外培训。实际上,这些培训偏离了幼小衔接的本质。同时,仍有少数幼儿园存在‘小学化倾向’。幼儿过早接受超越理解能力的学科知识,很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产生恐惧。”
“良好习惯的准备、学习能力的准备、社会性发展的准备、情绪情感的准备,才是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的核心内容。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家长和小学携手努力,共同推进。”程秀兰表示。
良好习惯的准备,包括收拾好玩具图书、摆放衣物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幼儿园劳动。劳动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有利于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能够克服孩子的“自我中心化”思维倾向,从小培养孩子的平等观念。
学习能力的准备包括规则和任务意识、专注力、听说能力、记忆能力、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能力的准备。学校要引导孩子遵守学校规则,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同时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任务,不能推卸到家长身上,学习任务应该独立完成。
社会性发展的准备是指孩子应该学习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和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适当的性别角色、性别行为和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情绪情感的准备包括情绪安定、愉快、不沮丧以及自信、勇敢、不恐惧。孩子要学习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培养适度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父母应该保证孩子每天睡眠时间达到9至10个小时;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保证充足的营养;主动积极配合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但不包办代替;不用学校和老师吓唬孩子;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学习、作业与玩耍的关系;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盲目着急、焦虑和攀比。
幼儿园老师应该在整个幼儿期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能力、社会性和情感;利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帮助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允许孩子犯错误;帮助幼儿在入学前对小学有正面的了解。
小学老师应遵照“零起点”进行入学教育;给孩子合适的学习梯度,保持适当的进度;帮助孩子养成遵守学校和课堂纪律的好习惯;入学初期,重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要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程秀兰提醒家长,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切勿将家长过度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低年级的小学生需要家长的督促与指导,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成长的规律。
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保障孩子按照正常的节奏快乐成长,耐心陪伴,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