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03日
花开长安盼新春
——三位新华社记者的跨年记录

2022年1月1日凌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郑少微(左)向护士樊鑫安排急诊患者治疗方案。为保障患者就医需求,在严格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该医院主院区于2021年12月24日恢复门急诊,郑少微和其他医护人员坚守工作岗位救治患者,迎接新年。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2021年12月31日,王卫花(右)在西安市长安区一户养鸡的农户家了解情况。王卫花是西安市长安区职业农民协会会长、果优特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她积极向农村防疫一线捐赠防疫物资和水果,帮助农户协调解决农产品销路和运输问题,避免农户遭受损失。 新华社记者 邵瑞摄

2021年12月31日是曲江风景线小区“降级”管理的第二天,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有序组织核酸检测,连夜为居民上门配送生活物资,在抗击疫情中度过特殊的跨年夜。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曲江风景线小区按照疫情防控政策实行封控管理。在此期间,近百名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昼夜坚守岗位,落实防疫工作,保障居民生活。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

西安城的记忆  由我们一起写就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咔嗒、咔嗒……时钟义无反顾地向着2021年最后一小时稳步前进着。道路上间或有一两辆汽车驶过,飞速掠过车窗外稀落的城市灯光,新年的美好氛围在西安这座拥有1300多万人口的城市里,似乎没有丝毫的体现。新冠肺炎疫情在西安的快速发展,仿佛使这座城市在一时间失去了活力。

然而在我抵达西安国际港的时候,排成一列的货车正陆续进入货场。拖挂着50个集装箱的中欧班列长安号蓄势待发,繁忙的生产景象似乎和平日里没有什么两样。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的调车长周俊玺举着手电从车尾向车头细细检查,他身边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将于2022年1月1日0时从这里启程驶往德国曼海姆。如长龙一般的列车缓缓西行,悠长汽笛鸣响,新年钟声般震荡在寒冷夜空。

铁路就像这让城市巨人活络起来的血脉,带动着西安复苏。

急诊科里的脚步匆匆忙忙,带动着郑少微往返于诊室和急诊病房之间。时钟已经来到2022年元旦的凌晨1点,就诊患者还是络绎不绝。全套的防护服,并没有拖慢急诊科医生郑少微的脚步。处理完诊室的工作,她和同事们紧接着查看病房里每一位患者的情况。一位恢复了些许元气的患者叫住医护,要把手边的饼干送给郑少微和护士樊鑫,二人连忙摆手婉拒。

口罩和面屏遮挡着她们的面目,但是从那眉眼之间,我能分明地看出略显羞涩的笑意。

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肆虐的日子,郑少微的同事们化身“白衣秦军”,在春节期间赴鄂支援。2022新年来临之际,又是这样的一批白衣猛士,竭尽所能守护着长安城和这里的一方百姓。

因为疫情,周俊玺和郑少微在口罩下的面孔我无缘得见。或许等到春暖花开、疫情退散,再次相见时我甚至会认不出这些曾经在我镜头里留下身影的人们。但是在这座十三朝古都的记忆里,会写就他们和千千万万西安人在这个独特跨年之夜里一篇名叫“坚守”的章节。


花开长安盼新春

新华社记者   邵瑞

2021年最后一天,我翻看手机朋友圈,俨然两个世界。外地的朋友,有各式各样的派对聚会、天南海北的休闲度假、五花八门的美酒佳肴。但更多的本地熟人动态,却是由坚守、奉献、焦虑、委屈、忙碌、思考、等待、期盼所组成的。

诚然,在本轮疫情之下,陕西人很忙,西安人很累。

关掉手机,抄起相机,我出门采访。在西安市长安区的果优特种植专业合作社,见到负责人王卫花时,她正与员工忙着在大棚里采摘草莓,准备向周边村子的疫情防控检查站捐赠水果和防疫物资。

西安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后,城郊区县的许多农产品销路不畅,种养殖大户一筹莫展。王卫花是西安市长安区职业农民协会会长,这些天来,她把时间花费在电话和微信群中,想方设法帮助农户协调解决农产品销路和运输问题。

在长安区魏寨街道耶柿村的一片养鸡场地里,“跑山鸡”上蹿下跳,急坏了村民耶鹏。“上千只鸡已经长大了,卖不出去,光吃玉米不长肉,还天天生事,把小鸡啄伤了。”王卫花随手记下,与长安区农业局、西安城中一些街办社区联系,对接需求与运输。

这一下午,我还跟着她走访了一些农户。在路上,几抹艳丽的色彩从不起眼的大棚中透了出来。王卫花提出进去看一下,棚主杨闯却表示,“没有人要,看握(那)干啥。”

执拗不过,我们掀起帘子走了进去。满棚红彤彤的扶郎花,在冬日阳光的沐浴中,兀自开放。后来得知,王卫花经过沟通联系到了买家,协调了运输事宜,使这些花中有几百把“幸运儿”,在新年元旦绽放在了西安居民的家中。

天色已黑,但这座城市并不缺少守护者。何磊是西安市公安局高新分局丈八路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丈八路派出所所在的街办已被整体划为中风险地区,辖区内有部分小区出现过阳性确诊病例,并存在密切接触者。

寒风中,何磊与同事趴在车尾厢上,匆匆扒拉了几口盒饭,便继续在一个拥有两万名居民的小区里,维持核酸检测点的秩序。

核酸检测结束以后,何磊和同事还需要驻守在封控小区的门口,一直到深夜。“查验证件,管人、管车,把防疫管控措施落实到位。”

许多时候,他们不得不睡在车上。除了持久的防疫工作,何磊还得保证出警、处警等日常值班任务。元旦清晨,他和同事接警后,又开上车出发了。

与我想象的不同,警情并未因为疫情下的管控而大幅减少。“被网络电信诈骗的、夫妻在家打架的、社区矛盾纠纷的、家人生病着急要去医院的……”何磊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每一件我们都要按程序认真处理。”

因为在单位封闭运转,丈八路派出所干警大都已经半个月没见过家人了。何磊与妻子、两岁的儿子分居三地,只能通过视频电话连线。“也不是每天都有时间打,一般是吃饭间隙。”

“大家夙兴夜寐,只期盼疫情早点结束,能安稳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何磊说。


这一夜

他们用坚守为古城加油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以往的跨年夜,西安大雁塔南北两座广场必定人山人海,周边道路也被拥挤的车辆堵得水泄不通。受疫情影响,2021年的最后一晚,广场上仅有少量执勤人员陪伴这座千年古塔。

这让采访路过的我竟不觉放慢车速,确认眼前罕有的静谧。

跨年采访第一站,我来到西安市较早实施封控管理的社区——曲江风景线小区。半个月前,因发现1例确诊病例,该小区开始实施封控管理,其中1号楼实施为期两周的封闭管理。

“欢度佳节”,小区门前的四盏大红灯笼分外耀眼。来自西安话剧院的志愿者正在紧张工作,从货车上小心翼翼地卸下政府免费为居民发放的鸡蛋、蔬菜等物资。志愿者廖旭阳使用酒精喷壶,仔细为每一袋物资的外包装进行消毒。

这个跨年夜,与廖旭阳一同坚守在基层抗疫一线的还有90名“战友”。由西安话剧院党政干部、青年演员、舞美人员、行政人员组成的战役小分队,从本轮疫情开始时便主动报名,参与到周边6个小区的防疫工作。

协助采样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向居民宣讲疫情防控政策、与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协作分发物资、值守出入口进行信息登记……12月31日,原计划前往外地巡演的西安话剧院青年演员杨鹏飞与小伙伴们依旧彻夜坚守一线,在疫情防控的“舞台”继续散发着光芒。

当天23时45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夜半的雁翔路,万家灯火已成点点星光。静止的街道上,只有一座加油站灯火通明。

“先生,请出示您的健康码与核酸检测证明”“请稍等,油箱马上加满”……负责值班的加油站工作人员任晨愉为参加疫情防控的车辆加满油,又拿起工具,赶忙擦拭起前后车窗。

满载果蔬的货车、防疫人员驾驶的客车……战疫半月有余,任晨愉与坚守岗位的同事轮班值守岗位,一次次拿起加油枪,目送满载希望的车辆驶向一处处疫情防控战场。

夜半的西安已进入新年。在西安市热力集团幸福林带供热站,有一群人的跨年夜同样在坚守岗位中度过。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拉开车门的瞬间就能感到阵阵寒意。供热站的总控室内温暖舒适,但三值值长王宇星却无法入眠,在大屏幕前认真监控着压力、温度数据。疫情发生后,为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王宇星与近40名同事告别亲人,以站为家。

过去的半个月里,古城西安经历了太多的考验。不止今夜,在抗击疫情的每一天,都有着太多的平凡人勇敢穿上白色铠甲,以老秦人油泼辣子般的血性坚守战役。疫情过后,我一定要再来寻找这些平凡英雄,越过寒冬,看一看摘下口罩的你。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