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国际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2日
推进中医药发展 为群众健康护航
——西安交大二附院中医科守正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西安交大二附院中医科乔成林教授荣获“陕西省中医药突出贡献奖”,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既是政府和医疗行业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多年传承中医工作的认可,也是对西安交大二附院中医科传承创新发展成绩的肯定,更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职责所在。

心有方向,行有定力。多年来,西安交大二附院中医科依托教学医院的医教研资源和人才优势,挖掘和整理传统中医特色,让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不断融合,做精专业,做强学科,以更高的医疗技术水平、更优质的服务,给百姓带来更多中医优质的医疗资源。

“感恩、传承,精益求精。中医科以乔成林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医医者,在各自专业领域,精医卓越,守正创新,多点发力,中医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群众就医体验感和满意度,用中医造福一方百姓。”中医科吴喜利主任坚定地说。

大医精诚 传承创新中挖掘中医特色

“感谢您,乔老,您不仅是我的救命恩人,还是我的授业恩师,更是我的从医引路人!”事情要从2009年的一个冬日说起,那天乔成林教授已经接诊了几十余名患者,其中有个患者有慢性肾小球肾炎,辗转于多地求治,因为周围许多相同疾病的患友相继发生肾衰竭或换肾或去世,所以他情绪低落、恐惧。乔成林教授详细诊察了疾病,还给予了患者心理疏导。经过几次诊治,这位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并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每次就诊乔成林教授都会耐心为其讲解一些中医治疗肾病的知识,并介绍患者读一些关于论述水肿、尿浊等方面的经典书籍。受到乔成林教授的中医启蒙,这位患者便开始博览群书尤其是古医籍,最终也成了一名中医师。

交大二附院中医科吴喜利主任回想起恩师带他的从医之路说道:“2000年开始临床实习,跟先生上门诊抄方的第一天,乔老让我写‘六味地黄汤’的方药组成,我蒙了……没写全,被先生退回了病房,‘好好背方子,背不会就不要来门诊’,先生的言传身教一直影响着我。”

尊重学科前辈,就是尊重学科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才能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吴喜利教授说,传承不仅仅是对先生学术思想的传承,更是对先生“做人做事”的传承!乔成林教授已过古稀之年,考虑到不能让先生过于劳累,吴喜利曾提出让先生周六门诊时限号,先生却说“周六的门诊患者有的是外地来的、有的是平时没时间来看病的,若是限了号岂不是让他们还要再等一周或更长时间,我们要站到患者的角度多去想一想。”乔成林教授认为为患者解除病痛是幸福的、快乐的,这也体现了先生这一代人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教师、陕西省首届名中医、“陕西省中医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乔成林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50余年,主持及指导国家、省部级及厅局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市级及高校科研成果奖10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主编及参编论著《实用中医外科治疗手册》《中医妇科治疗手册》等4部;发表专业性学术论文60余篇。

90年代,乔成林教授提出了治疗肾病的“益气泄浊法”“益气补肾法”和“益肾活血法”等疗法,研制出治疗肾病的益肾胶囊、复肾胶囊及益肾活血胶囊等院内制剂,经过几十年的积累逐渐形成了“治水必先温通”“从三焦论治”慢性肾脏病(CKD)和激素治疗CKD的“中医四期论治”等独特的首创性学术思想。其卓越的临床疗效赢得了三秦大地乃至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甘肃、四川等省广大患者的口碑。

乘风破浪 推进中医学科高质量发展

“学科的发展,需要有‘握指成拳’的集体,只有团队每个人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精医卓越,中医才能谈得上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在专业领域进行创新和突破。”谈到学科发展时,吴喜利主任说得最多的是“传承创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是原卫生部在综合医院中最早设立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之一。由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一级教授、原卫生部针灸学术委员会委员黄竹斋先生及其弟子米伯让先生创建于1954年,于1956年成立中医学教研室。是全国首批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点,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肾病科)、陕西省中医重点专科(肾病科)、陕西省重点中西医不孕不育专病单位、陕西省中西医结合示范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副主委单位及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主委单位。

中医科专业现开设中医肾病、中医妇科、中医针灸外治、中医心脑血管、中医皮肤与呼吸等5个专业辨治特色显著。

——中医肾病专业 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陕西省中医重点专科,对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尿频尿急综合征、急慢性肾盂肾炎、肾囊肿、尿路感染、肾结石、肾肿瘤、难治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炎增生、男性病等泌尿系疾病专业辨治特色显著,是中医科不断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王牌专业。

——中医妇科专业 为陕西省重点中西医不孕不育专病单位,对各种女性不孕不育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男性不育症包括:生殖器官炎症引起的不育症、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精子活力降低及死精子症、免疫性不育等,中西医结合,科学诊治,已成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品牌专业。

——中医针灸外治专业 通过中医针灸、中药内服外治、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手段,对慢性肾衰;慢性阻塞性肺病;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输卵管粘连、痛经;颈肩腰腿痛;肥胖;呃逆、胃瘫、顽固性便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耳鸣、耳聋及失眠等病症均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是科室发展的又一重点方向。

——心脑血管病专业 对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肺心病、心功能衰竭、脑梗塞、脑萎缩、血管性和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进行针对性的中西医治疗。

——中医皮肤及呼吸专业 诊疗范围为各种皮肤病及呼吸系统疾病。

“除以上5个中医临床亚专业,我们还有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乔成林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刘润侠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主要聚焦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创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传帮带,对中医学科起到人才梯队的储备和高质量的保障。”吴喜利主任自豪地说。

坚定不移 让中医造福更多群众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历经近70年,在黄竹斋、米伯让、刘锐、杨世兴、赵淑媛、乔成林、刘润侠、孙万森、吴喜利历任科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医科已成为学科特色鲜明、诊疗技术独特、西北领先、全国先进的综合医院中医学科,为西北地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近年来,中医科不断优化人员结构,目前已拥有一支高素质、业务精良的临床、教学及科研队伍。目前共有医护技人员39人,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7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其中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2人,陕西省名老中医1人,陕西省名中医3名,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5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有20余人次担任全国或省级副主委以上学术职务,实际开放专家门诊6间,其中针灸外治门诊3间,住院部实际开放床位45张、特色诊疗室3间。

现任主任、学科带头人吴喜利教授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副主委、肾病分会及慢病管理分会常委,教育部教指委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主委及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全省首批中医药优秀中青年科技骨干人才,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

传承是根,创新是魂。近年来,学科围绕优势病种深入研究,获各级科研项目资助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级项目50余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参编专著10余部,其中主编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集2部,主参编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医学》《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肾病与内分泌分册》及《中医诊断学》等8部,获国家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

中医科依托西安交大二附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优质平台,发挥中医专科专病特色及治疗手段多样化的优势。先后提出“益肾泄浊”“治水必先温通”治则理论,“风伏肾络”病机理论、肾衰“三联化毒疗法”、慢性肾脏病“四期分型论治”方案及母儿血型不合“三期疗法”等,制定了系列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针灸外治方案以及小儿推拿诊疗方案等。中医科注重社会服务、积极开展公益活动,长年开展“国医日”“冬病夏治”“技术下乡”等义诊活动,多次在社区开展科普讲座。成果转化显著,研制多种院内制剂“复肾胶囊”“益肾胶囊”“灵芝合剂”“复方甘草口服液”“抗病毒合剂”及“化生平口服液”等,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疫情防控让我来!”“帮扶基层我们在!”“中医高质量发展中医人有责任更有担当!”疫情发生以来,西安交大二附院中医科团队主动驰援武汉,用全力保障患者健康。为了尽快将中医外治干预方案应用于临床,二附院中医科在两天时间内制作1500余份中药穴位贴送往武汉抗疫一线。

谋定而动,蓄势待发。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综合医院中医品牌示范和引领,成功举办“名老中医肾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传承学习班”“第一、二、三届名医学术传承论坛”等让中医文化不断扩大影响力,深化名老中医工作室和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持续提升中医学科内涵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发展智慧中医和互联网诊疗服务,实现重大、疑难疾病联合会诊和资源共享。

加快推进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进度,做好学科规划和设置,统筹中医高质量发展。以三级中医优质资源向外进行网络化基层辐射,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学科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对中医学科进行亚学科细分,突出中医专病特色,强化中西医结合优势,为学科发展“号脉”“开方”,加快中医医教研成果转化、人才梯队培养,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中医药发祥于中华大地,植根于中华文化。中医既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西安交大二附院中医科大力弘扬中医文化,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医学术传承,让古老流派再度焕发魅力与光彩、造福海内外万千百姓健康。只有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岐黄之术方可生生不息。(买秋霞 屈姝利)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