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经济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08日
发力“双循环”
一顶假发的全球之旅

八月二十三日,在铜川市宜君县卡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假发社区工厂里,工人正在钩织假发。

本报记者 田若楠文/图

8月23日上午,在铜川市宜君县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去年首批入驻这里的宜君县卡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假发社区工厂总部的工人们正忙得不可开交。

一顶中国假发,从宜君社区工厂里的手工钩织半成品开始,到河南许昌流水线上做成成品,然后运到广州外贸商家仓库,再通过阿里巴巴“速卖通”全球电商平台在线售卖,最终飞往全球各地买家的手中。

“我们生产的假发订单不断。不仅在国内销量不错,在欧美国家也备受青睐。”卡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姚恬说。

小小的一顶假发,究竟是如何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并闯进欧美市场,参与到国际化分工中?

1 数字化赋能社区工厂

宜君是阿里巴巴对口帮扶县。去年7月,阿里巴巴“速卖通”全球电商平台假发协会将广州假发企业邀请到宜君县考察,并最终签订了合作协议。宜君假发从去年9月开始生产以来,销量一路飙升,不仅畅销中国市场,还冲进了欧美市场,实现了假发销售国内国外“双循环”。

打开阿里巴巴“速卖通”全球电商平台,全球商品琳琅满目。在平台上,宜君生产的假发很受欢迎,很多欧美买家留言好评,并晒出戴着假发的照片。不同肤色的海外消费者戴着不同颜色的“宜君造”假发,让宜君人第一次有了“国际化”的感觉。

“我们的假发能在国内发展并走向海外市场,是抓住了机遇和好的平台。阿里巴巴‘速卖通’全球电商平台假发协会原本一直和朝鲜、越南等假发工厂合作、订货,但疫情发生后,假发订单和人工从国外转移到了国内,我们迅速抓住这个机会,假发工厂就这样开起来了。”姚恬说。

今年前8月,宜君假发社区工厂销售假发上万顶,产值达1800万元。

2 一双双巧手钩出“真假发”

当然,宜君假发能“走出去”,也离不开宜君人的勤劳和巧手。

月入3000元到6000元,曾经四处奔波打工的宜君妇女寇凤霞,如今在假发社区工厂里不仅学到了一门手艺,还在自己家门口有了不错的收入。“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家里条件也越来越好,孩子和老人我都能随时照顾。”

一个发片网,一把头发,千丝万缕的头发丝穿过成千上万的发片孔。“一个孔里固定穿进去三四根头发,这是个非常细致的活,要有足够的耐心,要非常细心才能干出满意的活,我现在是熟练工。” 寇凤霞说。

去年9月,假发社区工厂建立的同时,开设了专业的假发制作培训班。“企业从山东请来专业老师,当时有180人报名,培训结课考核后60多人得到了工作机会。今年,假发社区工厂不断吸纳县城周边灵活就业人员,总部工厂在岗工人有71人,人均月工资3000多元。”寇凤霞说,社区工厂切实增加了当地人的收入。

有人工、有技术,一顶优质假发如何评判?

一顶好的假发,首先要看是不是真发钩织而成,其次看是不是手工制作,如果两者都符合,品质就会较好,价格也会高一些。

“我们的假发整顶都是真发制作而成,前额和头顶部分更是通过手工钩织完成,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后半部分则采用真发机器合成,真发手钩部分能够保证颅顶的透气性。同时这样的制作方法,让假发看起来更逼真,也考验工人的技术。这就是我们的假发在国内外市场销量好的秘诀。”姚恬说。

3 融入全球产业链

一个产品要在市场上畅销,离不了需求。

“在欧美市场,假发更多时候是被当作饰品来佩戴的,他们一个人平均会有两三顶假发,用来搭配衣服。在非洲市场,由于非洲人天生的发质比较贴头皮,他们也会选择佩戴假发。而在中国,生活和工作压力带来的年轻化脱发、白发问题日益增长,40到50岁的中年人,对假发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姚恬说。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脱发人数超2.5亿,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其中男性约1.63亿人、女性约0.88亿人。30岁前脱发的比例高达84%,比上一代人的脱发年龄提前了20年,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因此,假发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

此外,全球假发市场规模已达上千亿美元,中国出口占到全球总量的80%。在开放的世界经济格局下,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人才链都被串联盘活,数字经济带来全球贸易新的春天。

目前,宜君假发社区工厂除总部之外,还建成了彭镇、雷塬、云梦、太安、五里镇5个乡镇社区工厂并实现投产。宜君县形成了“县城总厂+乡镇车间”的运营模式,壮大全县假发产业规模,吸纳更多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宜君县以假发社区工厂为基点,努力打造全省首家假发产业生产培训基地,并向周边区县辐射,培育假发产业链发展壮大,让宜君假发产品走向世界。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