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市县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11日
记者随笔
教育孩子要跳出“窄巷思维”

刘丽华

2021年的暑假,新闻热点接踵而来,高考放榜、东京奥运会举办、“双减”政策落地……

这一个个热点事件,也是一道道考题,考验着家长和孩子的心态,也冲击着他们的固有观念。高考放榜中山大学在某些省区遇冷,考生们理智选择专业,不再盲目追求名校;东京奥运会上,掌声除了给奖牌获得者外,还更多地给了站上男子百米决赛赛道的苏炳添、爆冷夺金的奥地利自行车运动员安娜·基森霍夫。

事态有了不同的走向,答案也与之前大有不同。世界呈多元化发展,问题更加复杂化,答案自然会多解。面对这些事件,如何正确引导好孩子,家长责无旁贷。尤其在“双减”政策落地后,假期里大部分时间孩子们待在家里,家长在引导孩子时一定要警惕只能进、不能退的“窄巷思维”。

所谓“窄巷思维”就好像人在窄巷中行走,不是进就是退,甚至都无法转身。这种思维在生活中缺乏回旋的余地,要么成功,要么放弃。现在,很多家庭在孩子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目的只是想让孩子上一个优质中学或名牌大学,甚至把这作为培养孩子的初衷。这就是“窄巷思维”的体现。

与之相反的思维是“通衢思维”,如果一个人认为他在球场上走,那就真的是可以信步走来,因为所到之处皆是绿茵,欲行之处皆有通衢。而决定一个人是陷入“窄巷思维”还是走向“通衢思维”,取决于他对“何为成功”的解答。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成功的定义并不唯一。“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放宽眼界,正确引导孩子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没有必要让孩子都往同一条路上奔。

此次“双减”政策的出台,就是党中央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短视化、功利化问题,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所作的重要决策部署。但如果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局限于“唯分数”“唯升学”的“窄巷思维”,通过其他形式给孩子加压,“双减”政策的落实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作为家长,只有帮孩子确定正确的方向,让孩子树立自信的态度和坚持的决心,孩子才能守护住自己的初心,不因一时的挫折和起伏而限制自己,也不会因外界的喧嚣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我们要相信,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只要方向正确、稳步前进,功夫定不负有心人。

人生之路,尽在这宽窄之间,宽窄相通是为通衢。

我们更要相信,孩子的前方澄江如练,翠峰如簇,无一处不是人生最美的风景!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