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市县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03日
薛家渠村——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幸福家园

本报记者 王梓萌 通讯员 刘涛

位于榆林市绥德县义合镇的薛家渠村,曾是中共中央西北局驻地以及“义合会议”的召开地,拥有丰厚的红色资源。然而,偏僻的位置、贫瘠的土地等因素一度制约着薛家渠村的发展,村子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民普遍收入不高等状况。

“前些年村里老人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我也不例外。打拼了几年回来后,我发现村里没什么变化,就想着为家乡发展出点力。”今年36岁的黄小波是薛家渠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2019年以前,他在县城里开了一家装饰材料店,年收入达30万元。看到家乡发展缓慢,黄小波决定返乡投身家乡建设。

两年来,在村党支部的有力带动下,薛家渠村聚焦优势产业,重点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初步形成养殖、劳务、乡村旅游、光伏、农业农村综合服务5项主要产业。

“这是件好事,能够有效盘活村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旅游发展贡献力量。”6月30日,薛家渠村村民霍云章提及先前无偿把自家院子借给村上发展民宿产业时说。

霍云章家共有3个老宅院,都是传统的陕北民居,保存基本完好,窑洞里还保留了一些老式家具。因为一家人长期在榆林工作生活,家中的老宅无人居住。听说村里要修复古宅、发展红色旅游,霍云章一家人都非常高兴,于是他提出“无偿把院子借给村里发展民宿产业”,主动把老宅贡献出来,希望借此吸引大家前来观光旅游,让更多人了解薛家渠村的红色历史。

改善人居环境也是薛家渠村开展的重点项目之一。2019年,薛家渠村开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77岁的老党员杨志勤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谈及这些年的变化,他感慨道:“如今的生活好着哩!家里不仅改造了院落、砌了围墙,还对窑洞顶部进行了防水处理。”

据黄小波介绍,目前村里利用政府配套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和自筹款项,共完成了181户人居环境改造。

看到村子发生的新变化,外出务工的人们开始陆续回村。村民薛水平多年来在外靠干水电工维持生计,今年他回到村里,除了在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上工作外,还在村里的民宿、学校维修改造等工程项目上务工。

今年75岁的村民薛建刚2018年实现脱贫,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他将自家的院落、屋顶进行维修,并硬化入户道路,总计获得7000多元的补贴。为了让他晚年生活无忧,村里还给他安排了卫生监督员的岗位。今年,新开办的老年幸福院更是让薛建刚开心得不得了,每天3元就能吃饱、吃好。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产业项目+农户”模式,薛家渠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融合发展为思路,统筹红色和农业等资源,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以每年每亩地18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用于建设光伏电站,产业分红的80%用于解决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工资,剩下20%用来维修道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事业,现在该光伏电站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50万元左右。”黄小波说,“同时,我们成立了红土地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公司,为当地提供餐饮、农业机械化、乡村旅游等服务,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40万元。”

“这几年村里变化可大了,无论是人居环境还是村民收入都比之前好了很多。”黄小波说。现如今,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村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加上养殖、光伏产业等依托,薛家渠村曾经贫瘠的土地开始“生金”,村民的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