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13日
乡村见闻
王满绪的“吨半田”

本报记者 吴莎莎 通讯员 侯勃

仲夏时节的渭南市富平县,一派丰收的景象。6月17日,54岁的王满绪看着颗粒归仓的“吨半田”小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位于富平县流曲镇臧村的满绪家庭农场,粮仓里刚刚收获的小麦堆成了小山,王满绪一边将小麦拢成堆,一边来回翻搅加快水分蒸发。“我种了30亩小麦进行试验示范,都选用的是国审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伟隆169’,今年收成最好,最好的一块地亩产达到764.46公斤!”作为富平县满绪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平时不善言辞的他,提起“吨半田”小麦就打开了话匣子。

764.46公斤!那一粒粒归仓的收获,是“吨半田”小麦交上的一份优异“答卷”,而在这场田间“大考”中,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技总站以及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农技中心(站)等单位相关专家组成的评产专家组,为“吨半田”小麦实产打出了高分值。

说起6月11日当天实产验收的情景,王满绪仍记忆犹新:“评测专家们指定了3块地共5.23亩小麦进行实收测产,从量地、收割到称重、评测,每一道环节都卡得很严,最终经过去水、除杂后,实测5.23亩地平均亩产量736.51公斤,其中一块1.86亩的试验田,实测亩产量为764.46公斤,创我省小面积单产新纪录。”

“今年小麦从种到收的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先后遭遇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重发,中后期持续低温,3次大风暴雨等不良天气影响,没想到收成还这么好,与去年相比,多收了160多公斤!”王满绪种了多年的麦子,今年格外感慨,“‘好粮’不愁销,品质出效益,‘吨半田’优质小麦比普通小麦一斤能多卖0.02元!”

764.46公斤的背后有何奥秘?大幅增产又有什么样的法宝?

“现在不比过去,种粮要讲究科学哩!我严格应用县农技中心提供的农业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种的时候用宽幅沟播技术,采用优良品种,植保方面采用绿色植保,进行小麦一喷三防,科学种粮种出了高产高效。”王满绪兴奋地说,“从深松、旋耕地块到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县农技中心在每个关键节点都会及时提醒,安排技术人员全程开展技术指导,咱啥心都不用操!”

富平县农技中心副主任张文彦说:“小麦高产高效的‘法宝’关键在于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艺、良策的深度融合,下一步我们要通过‘吨半田’小麦试验示范总结,做好农、水、肥结合大文章,打好技术集成组合拳,全面抓好粮食示范点建设,着力提升粮食种植水平和产量,再创新纪录。”

接下来,王满绪还有更多的计划:“咱种粮要有底气,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先进的种植技术,转变‘老把式’思维、激活‘新农人’思想,才能种出高产高效的‘科学粮’。我打算把家庭农场的规模再扩大,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力军的作用发挥好,形成示范引领,带动更多的种粮户种出‘致富粮’。”

“‘吨半田’是小麦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的重要抓手,也是富平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体现。这一刷新我省小面积单产新纪录的成绩,既体现出富平粮食增产的潜力,也表明小麦生产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增加粮食种植效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自给率,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富平县农技中心主任田家强说,下一步,富平县将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建设粮食综合示范点,持续巩固粮食生产能力,努力打造全省小麦小面积种植高产高效示范的“富平样板”。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