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社会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14日
本期关注
在三秦大地唱响家庭好声音

省家风馆内的家风故事吸引了小观众的驻足。

“聆听英雄故事 感悟红色家风”暨党史学习教育宣讲首场报告会上,诵读节目《秋瑾》带给观众深深的感动。

2020年暑假,省妇联组织学生们赴延安参加“好家风在路上”红色研学夏令营。 资料照片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获得者雷国平、范秀莲夫妇翻看省上出版的图书《好家风润三秦》。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杨小玲摄

编者按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拥有良好家风家教的家庭是社会的稳定器,更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和重要基础。在第28个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了解陕西在家庭工作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本报记者 杨小玲 通讯员 靳倩倩

举办“三秦父母大讲堂”公益巡讲1500余场,培训各级家教骨干110余万人,培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类社会组织300余个,建立首批陕西省“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45个,扶持建设省、市、县三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示范点114个……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真实感人的家庭故事,也是省妇联推行“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的点滴记录,更是全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的真实写照。

小家庭大影响

全家53人中,有博士3人、硕士13人、学士12人,分别就职于航天航空领域及新华社、北京协和医院等部门和单位,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饱含家国情怀,砥砺奋斗。子洲县双湖峪镇曹家沟村村民对这个家庭津津乐道,很是敬佩。这就是获得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荣誉的胡芳兰家庭。多年来,胡芳兰一大家子人牢记并践行“尊老敬老、重德重教、行善积德、爱家爱国”的十六字家规,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

为了激励后辈成才,胡芳兰一家以“奖”为教。自1999年以来,他们每年召开家庭表彰会,总结一年来家庭生活的发展变化、好事喜事和孩子们取得的成绩,长辈用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们颁发奖学金、勉励金等,领到奖的孩子即兴演讲,分享感受和收获。家庭表彰会让一大家子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各个小家庭彼此扶持,相互学习,追赶超越。如今,胡芳兰一家把奖励机制由家庭扩展到了社会,成立了曹文光、胡芳兰奖教奖学基金会,向曹家沟村考上大学的学子颁发奖学助学金,鼓励他们读书报国。

为了使家庭教育常态化、细微化,胡芳兰家还于2009年建立了家庭展室。10多年来,展室内容不断充实、更新,大家得以随时观赏、时时受教育。

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近年来,我省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家庭创建活动,唱响家庭文明主旋律。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五好家庭”“学习家庭”“绿色家庭”“和谐家庭”“平安家庭”等各类具有时代特征、不同类型的家庭典型130余万户,评选表彰“好婆婆”“好媳妇”“好军嫂”“好警嫂”“好爸爸妈妈”等家庭角色人物10多万人,培树全国最美家庭121户,让各类特色家庭成为涵养时代家风的“传播机”和“蓄水池”。

用好家风支撑好的社会风气

“寻找、评选各类特色家庭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促进好家风的形成,用好家风来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龚晓燕表示。

——家风宣讲深入人心。5月10日,在“聆听英雄故事 感悟红色家风”暨党史学习教育宣讲首场报告会上,全国道德模范呼秀珍用朴素的语言,讲述爱党爱国、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助人为乐的四大家风,生动而深刻的家风故事赢得了现场听众的阵阵掌声。省妇联近年来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将获得全国及省级荣誉称号的家庭组织起来,成立陕西省家风宣讲团,深入全省各地开展家风宣讲,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影响身边的人,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家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安康市汉滨区还在社区制作“最美家庭长廊”,将寻找出的最美家庭照片和故事上墙上榜,弘扬社会正气。

——特色活动影响深远。陕西省各级妇联组织在寻找、评选特色家庭活动过程中,将这些活动与家庭文明创建、文明乡村创建等结合起来,让群众从榜样中汲取力量、提升自身素质。从2018年起,西安市妇联通过举办“美丽庭院”创意大赛,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受表彰的家庭发挥先进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所有人树立“家家是乡村文明的主人,人人是环境保护的主体”的理念;大荔县妇联于2019年成立家庭健康宣讲团,组织动员女党员、女干部和农村妇女利用农闲时节集中开展“整治庭院内外,共建幸福家园”清洁行动,定期评比展示,全县乡村100%建成了清洁村、30%建成了美丽村、10%建成了幸福村。

——品牌活动立德树人。近年来,我省妇联系统上下联动组织开展了“三秦父母大讲堂”“父母成长计划”“母亲素质提升工程”“书香飘万家”“家风故事汇”等各具特色的主题宣教展示品牌活动,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贯穿各项活动始终,强化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

立足需求解决家庭难题

有这样一群孩子,长期生活在大山里,认知、运动、语言、社会性情感等明显落后于在城市生活的儿童。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薄弱,隔代教育力不从心,孩子们满眼写着想要得到优质教育的渴望。有这样一群成年女性,她们都曾是“待业宝妈”,通过专业培训化身为育婴辅导员,用脚步“点亮”了乡村早教这盏灯,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看见了外面的世界,让更多家长懂得了科学养育。针对贫困地区儿童缺乏早期养育和教育的现状,2019年,“慧育中国:山村入户早教计划”试点项目落地宁强县。该县成为这一项目在我国的第10个试点县。

李小琴是2020年5月成为“慧育中国”育婴辅导员的。“育婴辅导员要对婴幼儿家庭提供每周1次、每次不少于1个小时的入户指导。每次的辅导内容涵盖语言、运动、认知等各方面。”李小琴告诉记者。在入户辅导过程中,让李小琴印象最深刻的是快两岁的小浩。小浩性格活泼开朗,像个“小陀螺”整天不停地跑前跑后,根本停不下来。为了让小浩接受辅导,小浩的妈妈不是把孩子圈在怀里,就是放根木棍在孩子旁边强制孩子安静地坐下来。李小琴委婉地跟小浩的妈妈说,对孩子不能用强制的教育方式,要观察孩子的喜好,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再寻找切入点耐心引导。经过两个月的辅导,小浩的专注力不断增强,小浩的妈妈也开始变得耐心和温和起来。作为小浩的育婴辅导员,李小琴一步步见证着小浩的成长和进步,也帮助孩子家长改变了教育方法,他们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陌生人变成了家人和朋友。这也正是“慧育中国”项目实施的意义所在。

截至目前,“慧育中国”项目覆盖了宁强县高寨子街道、铁锁关镇、舒家坝镇的29个行政村1085名适龄婴幼儿,帮助216名“待业宝妈”了解了儿童早期养育和教育专业知识,带动解决了83名农村女性灵活就业和稳定增收。

近年来,省妇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家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针对离婚率攀高现象,全省在各县(区、市)成立婚姻调解委员会74个,将婚姻家庭纠纷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常态化开展寒暑期儿童关爱活动,组织各类“爱心妈妈”志愿者与留守困境儿童牵手结对,举办“传承红色基因”留守儿童夏令营;探索向社会组织购买妇女儿童家庭服务项目,支持专业组织参与女童保护、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绿色生活倡导、儿童之家模式研究等。一系列举措大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好家庭工作,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是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妇女的独特作用,引导广大家庭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教、弘扬好家风,以小家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龚晓燕表示。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