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卫生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14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灯而行 守护生命

田玉翠每次在西安市儿童医院碰到护士们,都不免要嘱咐几句护理工作的注意事项。

五月六日上午,张玉莲在神经内科查房指导。

五月八日,苏洁给护士们进行夏季晨会讲解——夏季心脏病患者静脉治疗注意事项。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杨静摄

三月四日,王沙沙在西安十四运会场馆参加致敬十四运建设者“学雷锋送温暖”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杨静

他们是时刻听候生命召唤的白衣天使,他们是奋战在救死扶伤一线的白衣战士。他们夜以继日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默默无闻地鼓舞患者燃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守护,见证了他们的大爱与奉献;传承,让新一代“提灯人”持续迸发出耀眼的光芒。2021年5月12日是第110个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发展护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可亲可敬的“提灯人”,倾听他们的讲述。

田玉翠

把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今年75岁的田玉翠老人是西安市儿童医院的一名退休职工,也是一名优秀的老护理人员。回忆起30多年的护理经历,田玉翠脸上洋溢着幸福。

1966年,田玉翠从西安市卫生学校中专毕业。因为特别喜爱小孩子,当时田玉翠在毕业分配意愿上写下了西安市儿童医院,最终也如愿以偿。

初到护理岗位的田玉翠满怀工作热情,但同时也对陌生的环境充满忐忑。上班第一个月,田玉翠就对护士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当时,田玉翠的老师让她独立给一名患儿扎针,患儿十分不配合,而家长对年轻又娇小的她更是充满不信任,并要求换人扎针。手足无措的田玉翠不得不向老师“求救”,那位前辈鼓励道:“你可以的,没问题。”于是,田玉翠鼓起勇气走到患儿身边,与家长做了简单的沟通后,果断而娴熟地一针成功。身旁的家长瞬间露出赞赏的微笑。这一次的经历给了田玉翠很大的鼓舞,也让她清醒地认识到护士专业技能的重要性。田玉翠第一次值夜班时,带她的老师要求15分钟就要巡一次房。虽然不理解,但是田玉翠还是按照要求执行,结果巡房的时候正好赶上病人发病,需要急救。田玉翠立即通知医生。最终,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从此以后,田玉翠把老师们的要求和经验记在一个小本上,并把这些“财富”传给新一代的“提灯人”。

西安市儿童医院前身系1939年创建的延安中共中央医院。田玉翠刚上班那会儿,医院里还有一些当年从延安过来的护理人员。虽然这些前辈有深厚的资历,但是他们对待病人无微不至,对待同事和蔼可亲,对待工作高度负责;他们总是科室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他们不计得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患儿家庭。当时,西安市儿童医院时不时会有家长听到患儿病情严重,就悄悄溜走,撇下孩子在医院的情况。这时候,那些护士前辈就利用休息时间默默照顾患儿,并配合医生对患儿进行积极治疗,等孩子痊愈后再想方设法联系家长,如果实在联系不上就送到孤儿院。这些前辈们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奉献精神,时时感动着田玉翠,也对她的职业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1969年,田玉翠作为护理人士参加了当时在长安县的下乡巡回医疗队。这一年,田玉翠和医疗队的同事吃住在农民家里,给当地群众防病治病,帮助基层医院建立健全了一些规章制度,并为当地培训了一批赤脚医生。田玉翠回忆,到了基层才发现当地的医疗条件有多差,并且由于交通不便,医疗队经常需要走几十公里的山路去救治患者。这一切,田玉翠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深深体会到了一名医护人员的初心是什么,也暗下决心做一名合格的护士。

在30多年的护理工作中,田玉翠换过很多科室,但无论在哪里,她都是被患者和家属认可的那一位“白衣天使”。有时,即使遇上不配合的患者和家属,她也照样能保持耐心,因为她理解这些人求医的不易,也体谅他们焦虑的心情。为了更好地守护患者,田玉翠还带领团队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只为给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帮助,让患者有更好的就医体验。对待同事,只要大家有困难,田玉翠就会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

2001年,55岁的田玉翠光荣退休。虽然离开工作岗位已经20年,但是只要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护理人员中提到田玉翠,大家都能说出她的一两个充满爱心的故事。田玉翠说,在医疗科技不断创新的今天,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在大幅提高,但有一点还是要强调,就是把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张玉莲

护理服务要坚持专业化路子

张玉莲是陕西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从一名护士成长为如今的医院管理者、护理学科建设的带头人,从事护理工作34年来,她始终以执着的信念,勇于担当的精神,以患者安全为中心,创新管理机制,改善服务体验,进行护理学科建设。

“2011年,护理学被列为一级学科,这是中国护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标志着护理专业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专业化发展和服务内涵提升等方面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张玉莲说。

不过,张玉莲着手搭建护士高层教育阶梯起步更早。有着20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的张玉莲,清醒地认识到,护士要想更好地完成对生命的守护,就要走专业化的道路,就必须进行护理学科建设。为此,10多年来,她从未停下脚步。“护理是有温度、有厚度、有广度的,也让我看到了护理学科发展的价值所在,愿意为之奋斗。”张玉莲说。

张玉莲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手术室的护士们发明了探针器,能快速发现遗漏在手术室的针,这对临床非常有用。第二个例子是对于糖尿病人的健康管理,这是一个系统且专业的指导,如果护士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就胜任不了。

“合格的护士不再只是扮演着打针吃药的角色,而是沟通协调者、病房管理者、教育者、照顾者的多种角色。也就是说,护理服务未来就是集人文、专业和安全保障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张玉莲介绍。

在张玉莲看来,群众需要的是“大健康”,这就要求医护一体化融合发展,医护人员要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积累。并且,照此发展思路,张玉莲已经带领陕西省人民医院护理专业荣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使护理专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张玉莲介绍,首先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率先创建“十位一体”护士岗位管理模式,作为长效激励机制,极大调动了护士积极性,提升了科学管理水平;其次,在人才培养上深化专业内涵,率先启动护士专业化建设,建立六项人才培养机制;再次,优质护理,展现服务品质,率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人文服务、安全服务、精准服务、特色服务为抓手,全面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实现以服务提升品质,以服务驱动发展;最后,科研创新,彰显学科价值,通过组建研究团队,培养科研人才,设立科研经费,凝练科研方向,获得重大项目资助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实现以科研展现价值,以科研驱动发展。

“护理学科建设更能体现护理的温度。用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能帮助更多患者科学地减少病痛,更好地康复,这其实蕴含着南丁格尔精神的精髓——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张玉莲说。

苏洁

始终牢记护理人员的初心

救心、修心、换心……她的岗位,就是和心脏打交道。

养心、护心、保心……她的工作,就是帮助那些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她就是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一病区护士长苏洁。1997年,苏洁从当时的第四军医大学护理系毕业,被分配到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工作。

“‘因为爱心,所以精心。’记得20多年前从西院来到东院的第一堂课,我记住的就是这句再朴素不过的话。”苏洁说,这句话给予她的是力量,是责任,更是鞭策。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心血管外科是工作压力比较大的科室。出于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苏洁坚定地选择了做一名心血管外科护理人员,并且一做就是20多年。

苏洁参加过2003年在北京小汤山“白色禁区”的护理工作。在那里的100多个日日夜夜,每天面对那些“毒王”级的患者,她和战友们虽然心有恐惧、身心疲惫,但是看到患者渴望活下去的表情,就再度振作起来,让他们在自己的安抚话语中、关切的眼神中、精心的护理中、鼓励的手势中,感受爱心、鼓起信心,一起战胜病魔。在小汤山工作期间,有些德高望重的专家和苏洁他们抢着做护理工作,事后还语重心长地解释说,让他们少待几分钟就多一分安全。那一次刻骨铭心的使命之旅使苏洁更加懂得,因为心存大爱,才会义无反顾;因为心存大爱,才会精益求精。

人们常说“以心换心”,但您见过那些真正“换”过心的术后病人吗?伴随正常的生理排斥而来的是更加严重的心理排异,如心神不宁、意识混乱、行为变化、幻想幻觉。虽然手术治疗成功,真正康复,还得在护理上下功夫。很多年前,苏洁参与护理的一个心脏移植病人,心理排异特别严重,在幻觉的促使下,情绪烦躁、言语反常、经常哭闹、莫名恐惧,从手术台下来的几周时间内,需要护理人员24小时左右陪伴、耐心开导。对患者来说,那段日子极其难熬;对护理人员来说,那段日子充满挑战。不过,这样的病人在恢复健康后,对护理人员都会感激不尽,结下一生的情谊。

“我比较幸运,一到科室就参与了新生儿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护理,又参与了西北地区首次心脏移植手术围术期护理,还有医院的首例联合瓣膜置换术、心肺联合移植术等围术期护理,然后又被公派进修。”苏洁笑着说。

事实上,苏洁的幸运也是她兢兢业业的收获。临床护理操作,她总是一丝不苟;对待患者,她总是无微不至;科室事务,她更是认真负责。于是,苏洁不仅得到了更多临床锻炼的机会,也意外获得公派进修的机会。这些经历让苏洁的护理水平在专业化道路上突飞猛进。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光有对病人的爱心、精心、贴心和敬心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加油充电,使自己的护理技能和水平不断提升。”苏洁说。

多年来,苏洁先后到上海新华医院的心脏外科、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等地学习,取长补短,创新研究。她先后发表了50余篇专业学术论文,主持完成陕西省社发攻关课题1项、西京医院学科助推计划6项,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5项。她本人也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护士长”“护理精粹技术先进个人”“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7次被评为“优秀医务工作者”,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因为信心,所以静心。”一路走来,这句话是苏洁在辛苦付出、收获成长之后所得。护理工作是辛苦的、具体的、琐碎的,对于她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家人有过埋怨;对于自己放弃一半产假、哺乳期投入工作,亲人有过不理解。

20多年过去了,无论是作为实习学生,还是作为带教老师;无论是作为ICU带班组长,还是作为病区的小护士长;无论是临床护理操作,还是潜心教学科研;无论是夜深人静时守护病床,还是慷慨赴难、执行任务,苏洁的身上总给人一种温暖和力量,总有一种执着和淡定。

“我想这份安心和静心,正是源于20多年来日复一日的护理工作中,我没有忘记当时选择做一名护士的初心。”苏洁说。

王沙沙

提升专业能力才能更好服务患者

今年33岁的王沙沙,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参加工作12年来,王沙沙一直从事呼吸重症监护护理工作。2020年,作为陕西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王沙沙在武汉市第九医院重症监护室从事医疗援助工作。她身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前沿,用贴心的护理给患者带来希望,以精湛的技术使患者康复出院。

2020年初,武汉等多地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收到医院发布的关于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的通知后,王沙沙第一时间向护士长报名,请求奔赴前线支援。

“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就是觉得自己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在平常工作中就大量接诊危重病人,有责任奔赴主战场。”王沙沙说。

到达武汉市第九医院后,凭借省级ICU专科护士的工作经验,王沙沙顺利完成55天抗疫任务。

“从出征武汉,到完成任务,有过害怕、担心,也遇到过困难,但所有队员都能团结一心、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王沙沙说。

在病区,王沙沙首先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从完善工作流程、制定各项工作职责入手,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然后对病房管理、护理文书、仪器设备、医嘱药品、优质护理等落实到人,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做到科学管理。随着护理工作开展,危重症患者增多,王沙沙被任命为呼吸机小组组长,指导队员处理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规范了呼吸过滤器使用、呼吸机清洁消毒、呼吸机冷凝水的倾倒等。

“从害怕、担心、焦虑到适应、调整状态、投入工作,在武汉的每一天,都有感人的画面。这些感动让我们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我们的坚守变得更加有意义了!”王沙沙说。

有一位危重症患者,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处于浅昏迷状态。家属每天都会送来一封信,医护人员就读给患者听,给她鼓励加油。经过几天的治疗,患者的情况终于有所好转,能与医护人员进行简单交流。

在护理工作方面,由于前期医院人手不足,基础护理做得不是很到位,王沙沙和其他护理人员从第一个班开始就对患者的生活护理进行了管理,包括更换病员服、洗脸、剪指甲、体位管理,患者舒适度得到了很大提升。由于感染患者不能在病房来回走动,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平时大大增加。他们打开水送到病房,一日三餐也要送至患者床旁,保证病房的每日定时消毒。此外,他们还要帮助危重症患者洗脸、梳头、翻身、鼻饲等,事无巨细。繁重的基础工作外,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这是对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平时是很容易完成的。但在特殊时期,护士要戴眼镜、护目镜、防护面屏,这就更要求认真核对各项信息。为此,他们放大打印字号,以便于查对,保证及时准确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由于病情影响,又是处于隔离环境中,不能与家人接触,患者心理压力很大,很多患者出现了紧张、焦虑症状。进驻后,王沙沙和医疗队其他成员开始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与患者沟通,开展心理护理,并对患者进行了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对穿戴严密防护服的恐惧,讲解疾病是可防可控的,消除疑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他们给危重症患者、昏迷患者读家人写的信件,进行唤醒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武汉回来以后,自己最大的感触就是,作为一名护士,作为一名临床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更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王沙沙说。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