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教育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16日
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沉浸式课堂让美育润物无声

本报记者 郭妍 通讯员 尚磊

美到处有,如何提高学生审美、提升人文素养成为目前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西京学院积极探索浸润式美育之路,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和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两方面入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育人新格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

让美育春风化雨浸润校园

樱漫西京园,杨柳绿池边。春天的校园,樱花竞相开放,为美丽的西京学院增添了别样的景致。3月30日,在西京学院的樱花苑,众多师生或拥花自拍,或低头闻香。百余株樱花树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樱花树下,同学们正在举行社团活动,绘画、古筝、汉服、钢琴、吉他,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美景交相辉映。

在“樱漫西京 书香满园”主题活动现场,主持人李雨蒙老师向同学们介绍说:“樱花尽管盛花期只有7天左右,但为了一次美丽的绽放,樱花甘愿用一年时间等待和积淀。所以,同学们要在有限的时光里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厚积薄发,让青春之花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尽情绽放。”

学校信息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马广昊同学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熏陶人,我们要着眼长远,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使我们的家乡更美好。”

构建美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西京学院将美育过程渗透于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拓宽美育实践平台,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等各种教育活动中,积极揭示心灵之美、学术之美、创造之美,把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美育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用历史凝聚力量,以特色厚植精神,夯实育人阵地建设,构建文化育人共同体,将“再生”“环保”的思维引入课程体系,开设“当生活遇见设计”课程。餐巾纸、化妆棉、塑料地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边角废品,在设计专业学生手中变成了艺术品。学生们从课程中体悟生活的美,将生活融入设计,设计出的作品透着烟火气息,强调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人与物的和谐相处,体现未来设计师们的社会责任感。

为深入开展大学生美育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艺术实践平台,学校成立了美育实践基地,开展“大美悟形速画比赛”“当王羲之遇上毕加索”“无问东西校内外艺术作品鉴赏”“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创产品。

在美育实践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陕西有着深厚的民间艺术积累,三秦大地上活跃着一批民间美术的研究者、传承者。学校积极探索美术教学方式,不断充实课堂艺术风貌,增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学校组织开展了“民艺工作坊”系列活动,邀请专家及民间艺人进行现场解读与技艺示范,开阔学生视野。学校还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西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陕西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第四代传承人为同学们讲述并演示民间美术结合当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实践、陕西东路皮影技法、秦腔脸谱的色与型等内容。通过对鼓乐、花腔、剪纸、刺绣等传统民俗项目的深入了解,不断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

西京学院十分重视人文教育,增强学生文化修养,通过开展经典导论、国乐大秀、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科技文化节等主题活动,增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引导大学生知行合一,实现知识、修养、审美的均衡发展。学校还精心打造优雅大气的环境文化,使一砖一石都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记忆。师生漫步其间,感受四季更迭,春华秋实,悟哲理,省自身,营造了沉浸式的独特育人氛围,有效提升了文化育人的效果。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