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社会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05日
山阳县灵活运用救助政策,采取“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的保障方式,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问题,探索出一条农村供养的新路子——
集中供养 让“三无”人员衣食无忧

山阳县双坪兜底保障院护理员高娟搀扶八十二岁的孙光照老人散步。

山阳县双坪兜底保障院护理员张小娥给85岁的薛茂阳老人端来热腾腾的早饭。

本报记者 喜顺文/图

“三无”人员是脱贫攻坚工作最薄弱的环节。他们普遍缺乏劳动能力,自身造血功能不足,需要得到政府更多的关怀。山阳县紧贴民政救助保障政策,创新供养模式,除对家住山区、交通不便的特殊困难群众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外,还“嫁接”了“五保户”集中供养的运行模式,让更多的“三无”人员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稳定生活。

难题

“游离”在政策之外的特殊困难群体

在2018年前,山阳县高坝店镇牛家坪村村干部提起中沟组的黄强,心里还一直发愁。“孩子父母双亡,自身患先天性白内障,我们虽为其办理了农村孤儿救助,可孤儿救助资金根据政策规定,年满18周岁时会自动取消。他五保挂不上、生活无人照料、土木结构的房屋搬迁又不具备条件,我们真是想不出啥好办法了。”高坝店镇社保站站长韩光正说。

在山阳县,类似这样虽然享受低保,却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及未满16周岁的“三无”人员的生活,一直是民政干部关心的事。“这些‘三无’人员大多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有的是先天性痴呆、聋哑、肢体残疾,生活来源仅靠领取低保金,日常照料靠父母;有的是年老体弱无人照料,他们或身边无子女,或女儿远嫁他乡,或女婿家境贫困无赡养能力;有的是因家庭突发灾祸子女亡故,生活无人照料。这些人既不属于‘五保’对象,也无人赡养抚养,处于集中供养保障之外,生活和住房基本没有保障。”山阳县民政局党总支书记巩小华说。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山阳县享受农村低保的共有12340户31456人,其中,五保挂不上、生活无照料、低保兜不住、无安全住房的“三无”人员有690人,要使他们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工作难度很大。

破局

“嫁接”“五保户”供养模式

2018年初,山阳县大胆借鉴“五保户”集中供养的成功运行模式,对该县享受不上“五保”政策、生活住房无保障的低保困难群体,实施集中供养新模式。

“本着节约资金投入的原则,根据‘三无’人员分布情况,县上将撤并后闲置的4个镇政府、1所九年制学校的房产划拨给民政部门使用,改建设立5所兜底保障院,把‘三无’人员通过财政投资、社会捐资以及民政兜底等方式集中供养起来。”山阳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江忠庭说,民政部门先期筹资960万元,县上又争取到了苏陕扶贫资金580万元和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帮扶资金100万元,2018年建成5所区域民政兜底保障院,集中供养338人。

在生活保障方面,山阳县把兜底保障人员全部纳入农村一类低保,将低保金按每人每月供养标准450元集中使用,由县财政每年解决不足部分,定期划拨,充分保障。对新入院的群众每人新发一套衣服,并配发日常生活用品,对身体有病残、行动不便的人,除安排住房便利外,还固定人员进行护理。

同时,借鉴中心敬老院运行模式,山阳县对保障院工作人员实行社会招聘,重点优先招聘一些低收入群众,邀请护理专业人员为他们辅导授课,通过岗位学习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70岁的中村镇梅岔村群众曹贤有身体多病,女儿远嫁外地,老伴儿去世后独自一人生活,遇到生病,有时生活无法自理。双坪兜底保障院建起之后,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把他接到院里生活。说起这些,曹贤有激动地说:“我生病时,院里的工作人员就带我看病买药,给我端水端饭、洗衣服……我感到很幸福。”

成效

填补“三无”困难群体救助政策空白

2020年12月27日,记者在王阎镇天桥兜底保障院楼梯口,看见5个人正在聊天,说起在保障院里的生活时,46岁的李盛军竖起大拇指一个劲说:“好、好、好……在这里不愁吃不愁穿,生活也有依靠了。衷心地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和帮助。”

原来,父母双亡的他身患尘肺病,没有劳动能力又无人照顾。好不容易攒些钱,还不够买药的花销。“因年龄不够60岁,他无法像五保户一样住进养老院。2019年8月来到保障院后,他一下活泛了起来,再也不少言寡语了。”天桥兜底保障院院长李录斌说。

“通过实施集中供养,山阳县填补了民政部门在‘三无’人员救助政策上的空白,对于解决在移民搬迁、‘两不愁三保障’和防止返贫等方面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无疑属于创新和探索。”省民政厅副厅长戈养年说。

移民搬迁是山阳县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相当一部分移民户为2人以下,且因家境困难享受着低保。按照国家移民搬迁住房每人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最多只能享受40平方米的住房。可大多移民安居住房都在60平方米以上,这样势必造成了“三无”移民户难以安置的问题。该县通过对“三无”人员集中供养,解决了2人以下移民搬迁户的住房保障难题,破解了该县160户240人在移民安置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享受低保困难群体实施集中供养,让‘三无’人员没了返贫的后顾之忧。‘三无’人员在生活、住房和医疗等方面,实现了民政兜底保障,他们在保障院这个大家庭里,生病能就医,生活有保障,真正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山阳县副县长李伟说。

记者手记

让民生更有温度

喜顺

山阳县民政部门立足新形势,探索用新视角看工作、新手段抓落实、新办法解难题,在全县建立5所区域性兜底保障院,将五保挂不上、生活无照料、低保兜不住、无安全住房的“三无”人员统一进行供养,让更多享受低保的“三无”人员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为了把这件大事、难事办好,山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论证,破解保障院用地和资金难题,让这一重大民生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民生工作好不好,不但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更是衡量人民群众生活幸福与否的重要指标。拓宽特困群体的保障路子,就要不断摸索新模式,让民生更有温度。

眼下,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大,农村青壮年劳力长期外出务工,致使农村的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难以得到保障。山阳县面对这一难题,没有墨守成规,“嫁接”“五保户”的供养模式,为全社会解决一些特殊困难群体问题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深受群众好评,值得推广。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