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小康生活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07日
真帮实干显初心

本报记者 杨晓梅

“4盘土鸡蛋,绥德城区送货上门。”“芝麻瓜熟了,10元3斤,要的联系。”最近刘新国的微信朋友圈里,都是帮助向阳村村民推销农特产品的信息。

绥德县定仙墕镇向阳村是刘新国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帮扶的第5个村。自2015年8月,担任绥德县医保中心副主任的刘新国主动请缨到扶贫一线以来,每年他都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派往一个新的村担任第一书记包抓各项工作。

石家湾镇董家庄村是刘新国帮扶的第一个村。该村位于绥德县城西北方向约14公里处,全村172户58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64人。

绵延不绝的黄土坡,破旧的土窑洞,泥土飞扬的羊肠小道……第一次来到董家庄村, 看着眼前的景象,刘新国想起了自己年少家穷,爷爷砍柴背草,父亲种地放羊的日子。

“正是这样的场景,让我下定决心要为群众办点实事。”刘新国说。

逐户走访村民了解实际情况、争取35万元修建便民桥、协调15万元项目资金修建群众公共活动场所、自费组织村里所有党员到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举办惠民演出活动、联系本地民营企业看望慰问村里的贫困群众和老党员……初到基层工作,刘新国马不停蹄。

“新国这后生,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来了,村子的面貌都变了。”董家庄的老党员董昇宽说。

5年来,刘新国用200多件实事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助销徐家坪村滞销的23万多斤白菜,争取10万元的物资帮扶在绥德7·26洪灾中受灾严重的沙滩坪村村民,在史家湾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修建设施齐备的村级服务中心、举办村集体活动……许多贫困群众从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绥德县晨星民间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人折明明就是其中之一。

2000年,折明明遭遇车祸,双腿从此失去知觉。2002年,他的父亲意外离世,2015年,他的母亲被查出身患癌症。一连串的打击,几乎将这个年仅19岁的孩子击倒。

2017年,刘新国被派驻到石家湾镇沙滩坪村担任第一书记。起初,刘新国到折明明家做动员,折明明总是消极应对。“有一天,我发现折明明在其母亲得病之初,曾用小串珠和丝线为母亲编织过一些小礼物,特别精巧。我认为这可能会是他的兴趣点,便告诉他可以试着做一些手工艺品,我帮着卖。”刘新国说。

一有空,刘新国就到折明明家和他谈心,暖心的话和真心的帮扶让折明明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他开始上网学习研究,制作笔筒、台灯、盆景等20多种手工艺品。刘新国则通过微信朋友圈开始推销折明明的作品。

2018年4月,在刘新国的帮助下,折明明创办了绥德县晨星民间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了28名贫困群众成为社员。

今年,刘新国又被派驻到向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开展后,该村因地制宜发展分户种植养殖业和庭院经济。7月,村民种植的芝麻香瓜陆续上市后,刘新国就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帮忙推销,助农增收。

“我驻的村子变了几个,但始终没有改变过的是我想实实在在为群众干点事的初心。”刘新国说。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