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07日
陕西省第六届道德模范风采
有爱心的生活才有意义
——记陕西省第六届道德模范陈宪瑜

本报记者 高振博

“我在汉江边长大,小时候经常和一群小伙伴在河里捉鱼、摸虾、游泳,因此练就了一身好水性。”陈宪瑜回忆起以前的日子,满心欢喜。

陈宪瑜47岁,是汉中市宁强县胡家坝镇楼子沟村村民。他拥有一颗善良、勇敢的心,从上初中到现在,先后成功营救过9名落水者。

2015年5月21日,陈宪瑜像往常一样在家中忙碌着,突然听到外面传来的惊呼声:“快救人啊!有人落水了!”他来不及多想,一个箭步就跨出门。他来到河边,远远看到一个姑娘正被湍急的水流推往下游的深潭。那个深潭有六七米深,中间还有不少漩涡,陈宪瑜知道掉进去后果不堪设想。他沿河边急冲30多米后,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拼命向姑娘游去,硬是将她从深潭边救起。

回到家,妻子孟青看到他拿着进水的手机,全身又湿漉漉的,不停地嗔怪:“都一大把年纪了,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你救人咋也不想想自己家里人……”不过骂归骂,她还是打心眼里敬佩这个老实的农村汉子。

陈宪瑜救过的落水者中有老人,有妇女,有儿童,他的事迹在邻里间广为流传。特别是在他曾经工作多年的新疆库尔勒地区,当地人都把他称作“水鸭英雄”。

由于小时候家里穷,陈宪瑜很早就开始在外闯荡。他当过装卸工、建筑工,干过销售,还做过小老板。他经历过辛酸的日子,也收获过成功的喜悦。他致富不忘桑梓,总想着为家乡老百姓做点事儿。2008年,他回到家乡,见乡亲们吃水困难,便出资购买水管、水泵,为大伙接通了自来水。2013年,他又出资5万余元,为家乡修建了一条1公里的山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

2014年,漂泊在外多年的陈宪瑜下定决心回家,真正扎下根来建设家乡。他多方筹资在胡家坝镇左家湾村做起了“立石子”旅游景区开发,以此拉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

“立石子”景区是公益性的,不收门票。村里人十分困惑:“为什么要这样做,投资这么大又不图回报?”陈宪瑜笑笑说:“胡家坝镇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要感恩家乡人民,为他们搞点建设,做些事情,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在旅游景区建设中,他让村上的7户20余名贫困群众在工地务工,每人每年可挣2万余元,加快他们的脱贫步伐。

左家湾村有河流阻隔,两岸的村民一遇涨水就无法通行,常常为此叫苦。2016年,陈宪瑜出资近百万元,架起了一座长90米、宽4米的桥,解决了周边几个村的村民过河难题。

陈宪瑜回到家乡后,联系了6位孤残老人。他每年都要带上大米、面粉和慰问金上门去看望3次以上,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能安度晚年。

陈宪瑜创业有了一定积蓄,按说可以过上轻松悠闲的生活了,可他还是住在以前的房子里,并且为帮助他人而整天忙忙碌碌。有的村民很不解,他却说:“开豪车、住洋楼,这是一个人的物质生活,助人为乐才是我的精神生活。我有吃有住就行了,我要去帮助那些贫困弱势群体,这样我才感到生活有意义。”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