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三秦纵览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16日
“清零”后,责任仍在

本报记者 齐小英 刘印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全市唯一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院党支部毅然带领全院党员职工主动承担起抗击疫情、救治患者的重任。

2月9日,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之后,第二例、第三例……好消息不断传来。2月22日,随着最后2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延安的新冠肺炎患者实现“清零”。“清零”后,思想不能松懈,责任仍在继续。全体医护人员又投入到对医学观察人员的诊治中。

关键时刻要有凝聚力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跟家人沟通好了。”“我有多年临床护理经验,让我去一线。”……疫情当前,一封封请战书,送到了院领导办公桌上。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医院全体职工凝聚一心不退缩,做好了冲锋陷阵的准备。

1月16日,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到任务后,院党支部迅速集结队伍、制定应急预案,带领全体医护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中。医院迅速成立对外协调、医疗救治、后勤保障和督查督办工作组,确保疫情救治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院长田顺成和班子成员牢牢把责任和使命担在肩上。他们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深入研究疫情特点,及时解决救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争取资金2500余万元,及时购置了CT和负压救护车等40多台(件)设备;向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争取到10名医疗骨干加入救治行列;向社会征集防护口罩7200个、防护服440套、护目镜100副、消杀物品3吨;及时对全院职工进行业务培训,开展专家带教和技术演练。

抗疫一线要有战斗力

关键时刻,党支部迅速凝聚起全院党员和其他医护人员的战斗力量,成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主心骨”。

1月23日7时许,医院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救人要紧!”医院呼吸与结核科主任、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组组长李元军挺身站出,将患者推进CT室。一个多月,李元军没有回过家,没有睡过囫囵觉,不分昼夜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整理和分析数据,讨论救治方案,饭经常是微波炉里热了又热,水常常也顾不上喝。

刚过哺乳期的医院护理部主任曹志敏带领护理组全体成员,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克服不能喝水、不能如厕和皮肤过敏、呼吸不畅、生理期等困难,24小时不间断守护在患者身边。曹志敏和张苗、胡露、袁建平、李建梅、田莉纷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除了家庭外,我还是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首批进入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高文英,1月23日早晨悄悄赶赴医院。取鼻咽拭子,是近距离接触患者的操作,危险性非常大。医院感染科医师汤芳梅胆大而心细,出色完成了任务。

在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没有人不害怕。“当穿上那套防护服,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战胜了恐惧。” 除夕之夜,申请值班的年轻护士赵丹丹说。

科学、专业的诊治和有温度的关怀不仅让患者安心、放心,也让患者感受到亲人和家般的温暖。

大局当前要有向心力

在这次疫情中,医院在各个方面都面临着重重考验,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院党支部把对职工的关心关爱融入每个细节。隔离期间,院领导为职工安排好食宿和生活用品;每天下班,都要到隔离点酒店慰问换班下来的医护人员;为职工家属送上牛奶、水果、蔬菜等生活用品和中药汤剂,形成共同面对疫情、共谋发展的向心力。

擦门把手、浸泡面屏护目镜、紫外线灯消毒、备用物资……这些平日看似普通的小事,现在却变得如此重要。“每天多次做,一点也不烦,我热爱我的工作。”护士田莉说,虽然工作在最危险的前线,可因为有了领导、同事、亲人、朋友的关心和问候,让她充满无限的力量。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