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生态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12日
爷爷的棕榈箱

任泰祥棕榈箱里放着的工作笔记。

本报记者 师念文/图

延安市桥北林业局有个小伙叫任强,今年25岁。他一有空就会打开爷爷任泰祥生前留下的棕榈箱,意犹未尽地翻看承载爷爷青春岁月的纪念物。

这些纪念物种类繁多,有一张张寸许大的黑白老照片,有《“三北”防护林规划设计办法》等资料,也有《上影画报》《怎样识简谱》等兴趣读物,还有一个个珍贵的荣誉证书和奖章。然而,最吸引任强的是那一沓沓爷爷当年一笔一画写下的工作笔记。

“爷爷出生于1937年,从1956年到1997年在林场工作,他和林子打了40多年交道。”说着,任强兴致勃勃地翻开笔记,向记者介绍,“你看这些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里面记录着爷爷所在林区的造林类型,不同树种的造林方法,株距、行距与每亩栽植株树查对表等等。连林区涉及村子的人口情况,爷爷都写得清清楚楚。”

任泰祥工作能吃苦,同时又踏实。记者在一个红色封皮的笔记本里看到这样的记录:白家畔发生山林火灾时,任泰祥去得最早,走得最晚,在山上整整“战斗”了15天;春节前其他人都回家了,任泰祥一个人工作到腊月二十九,正月初一马上回单位继续工作……

任泰祥这份对林业的热爱与执着用名字的方式传给了他的3个儿子:任建林、任育林、任成林。

殷殷期盼成了冥冥注定。任泰祥的3个儿子成年后全部成了护林员,其中老大任建林已于2018年从桥北林业局退休。

3月4日,记者在药埠头国有生态林场见到了任育林和任成林。任育林自豪地告诉记者:“这片2000亩的松树林,就是父亲当年带着人种下的。自从干了这一行,我才知道父亲那时候工作的艰辛、身上担子的重大。”

通信靠吼、治安靠狗、交通靠走——这是当地护林员之间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任成林说:“以前交通不便,我回趟家要骑1个多小时自行车,走路得3个多小时。防火期我们弟兄几个如果有事请假回家,父亲一刻也不让多待,使劲催着让我们赶回林场。然而2013年父亲去世的时候,我们兄弟几个在山里,没能赶回去见他最后一面。”

任强是任成林的儿子,2014年,任强通过公益性岗位招聘来到爷爷工作过的桥北林业局,当起了一名林业消防员。

“从小和爷爷一起生活,我对林业有种说不上来的亲切感,当上消防员后,我就想保护好每一片林子,不让它们受到伤害。”任强回忆道,“记得2019年清明节,凌晨4点多,局里打电话通知我们去黄龙县白马滩灭火。那个地方悬崖峭壁,我们心惊胆战,花了将近2个小时才到山顶。”

尽职尽责,毫不松懈,任强继承了任家这个优良传统。“有年大年三十,我回家吃完年夜饭,到了晚上十二点,躺在床上准备睡觉,可心里特别不踏实,担心过年发生火灾,局里派紧急任务不能及时赶回,所以我就又回局里了。”

除了是一名森林消防员外,任强还是桥北林业局的无人机飞手。“现在有了无人机,几分钟就能获悉火势。真希望爷爷还活着,让他看看现在的巡山设备有多先进!”任强哽咽了。

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是认真,三代人一辈子做同一件事则是传承。任泰祥的棕榈箱里不仅存放着他的青春纪念册,还有着任家三代人的精神寄托。

而正是一代代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林业人,使曾经满目疮痍的黄土高原披上绿装,野生动物种群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现在桥北林业局辖区生活着1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已发现的28只华北豹成为迄今我国发现最大的华北豹种群。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